[发明专利]保护装置、纵联保护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13838.2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0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东;李岩军;李仲青;梁英;杨国生;蒋帅;王志洁;高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傅婷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装置 联保 方法 系统 | ||
1.一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电气信息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并将所述电压数据和所述电流数据发送至逻辑判断处理模块;
分布式组网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若干个其他侧的保护装置的身份识别码建立组网,以使当前侧的保护装置与其他侧的保护装置实现纵联功能,将其他侧的身份识别码发送至逻辑判断处理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其中,所述其他侧为组网内除当前侧保护装置之外的所有的保护装置;
逻辑判断处理模块,包括:
启动元件,用于判断所述电流数据的变化量是否超过阈值:若超过,则动作;
正方向元件,用于根据所述电压数据和/或所述电流数据计算得到故障方向判断参数,并判断所述故障方向判断参数是否为正方向:若是,则动作;其中,所述故障方向判断参数包括:功率方向、方向阻抗方向、变化量方向、负序方向、零序功率方向、相位差;
若干个收信元件,收信元件与其他侧的保护装置一一对应,用于判断所述其他侧的每个保护装置的保护指令是否为第一指令:若是,则动作;以及
逻辑判断元件,用于:
若所述启动元件和所述正方向元件均动作,所述若干个收信元件中至少一个收信元件不动作,则判定为第一故障,生成第一指令,用以触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其他侧发送当前侧的故障报文;
若所述启动元件和所述正方向元件均动作且持续到延时计时结束,所述若干个收信元件中至少一个收信元件不动作,则判定为第二故障,生成第二指令,用以触发后备保护动作;
若所述启动元件和所述正方向元件中至少一个元件不动作,且所述若干个收信元件中至少一个收信元件动作,则判定为第三故障,生成第三指令,用以触发通道告警;
若所述启动元件、所述正方向元件以及所有收信元件均动作,则判定为第四故障,生成第四指令,用以触发纵联方向保护动作;以及
将所述第一指令、所述第二指令、所述第三指令或所述第四指令发送至输入输出模块和/或无线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侧的保护指令为第一指令时,将所述当前侧的保护指令编码后生成当前侧的故障报文,并将所述当前侧的故障报文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发送至其他侧,同时接收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发送过来的其他侧的故障报文,将所述其他侧的故障报文解码后得到所述其他侧的保护指令,并将所述其他侧的保护指令发送至逻辑判断处理模块;
输入输出模块,用于接收断路器信息,将所述断路器信息发送至所述逻辑判断处理模块,同时输出所述当前侧的保护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
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当前侧的保护指令,通过叠加当前侧的功能码、地址码以及校验码进行编码,生成当前侧的故障报文,并将所述当前侧的故障报文发送至无线通信天线,同时还对其他侧的故障报文进行解码,利用其他侧的校验码、地址码以及功能码对其他侧的故障报文进行校验,若校验无误,则得到其他侧的保护指令,并将所述其他侧的保护指令发送至逻辑判断处理模块;
无线通信天线,用于将所述当前侧的故障报文转换为当前侧的无线电磁波信号,并将所述当前侧的无线电磁波信号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发送至其他侧,同时接收其他侧的无线电磁波信号,将所述其他侧的无线电磁波信号转换为其他侧的故障报文,并将所述其他侧的故障报文发送至信号处理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当前侧的无线电磁波信号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发送至其他侧,包括:
将所述当前侧的无线电磁波信号发送至无线通信网络,以促使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根据其他侧的地址码将所述当前侧的无线电磁波信号分别发送至其他侧的每个保护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5G通信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383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