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监测水下排污暗管的无人船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14370.9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0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崔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云华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G01V1/00;G01N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水下 排污 暗管 无人 船舶 系统 | ||
1.一种监测水下排污暗管的无人船舶系统,包括无人暗管监测母船(104),所述无人暗管监测母船(104),所述无人暗管监测母船(104)的底部通过支架(106)固定安装有超声波探测器(105);
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暗管监测母船(104)的船头安装有取证潜水器(103),所述无人暗管监测母船(104)能释放所述取证潜水器(103),所述无人暗管监测母船(104)释放所述取证潜水器(103)后,所述取证潜水器(103)能潜到水中行驶;所述取证潜水器(103)上携带了照明和录像单元,且所述取证潜水器(103)能在自身所在位置对水取样;行驶在水下的取证潜水器(103)自身停止运行后会因浮力自动上浮到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监测水下排污暗管的无人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暗管监测母船(104)的船头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伸缩器支架(112)和右伸缩器支架(116);所述左伸缩器支架(112)和右伸缩器支架(116)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朝右延伸的第一伸缩器(111)和朝左延伸的第二伸缩器(115);所述第一伸缩器(111)的伸缩杆末端和第二伸缩器(115)的伸缩杆末端分别通过第一夹持片支架(110)和第二夹持片支架(117)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的第一半圆夹持片(113)和第二半圆夹持片(114);所述第一伸缩器(111)和第二伸缩器(115)的伸缩杆同步伸出运动能使第一半圆夹持片(113)与第二半圆夹持片(114)做相互靠近的夹持抱紧动作;
所述取证潜水器(103)包括竖向的柱状浮子(107),所述柱状浮子(107)的上端设置有一段夹持段(108),所述夹持段(108)的上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顶盘(109),所述顶盘(109)的直径小于所述夹持段(108)的外径;
行驶在水下的取证潜水器(103)自身停止运行后会因浮力自动上浮到水面时的漂浮状态时,所述柱状浮子(107)的上端的一段夹持段(108)与漂浮的无人暗管监测母船(104)上的第一半圆夹持片(113)和第二半圆夹持片(114)等高;所述第一半圆夹持片(113)与第二半圆夹持片(114)的相互靠近能夹持到漂浮时的所述取证潜水器(103)的一段夹持段(1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监测水下排污暗管的无人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浮子(107)的四周呈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轴流水下推进器(121),各所述轴流水下推进器(121)的喷射口端(123)均斜向朝上,各所述轴流水下推进器(121)的进水口端(119)的下方平行设置有盘状的引流板(120),所述引流板(120)直径大于所述轴流水下推进器(121)的外径;若干轴流水下推进器(121)以等功率同步运行时,会对柱状浮子(107)形成一个向下的推进力,从而克服浮力而下潜;
所述轴流水下推进器(121)的机壳通过连接臂(122)与所述引流板(120)支撑连接,各所述引流板(120)均通过一根连接支架(118)固定连接所述柱状浮子(107)的下端侧壁;所述柱状浮子(107)的下端通过连接件(123)固定连接有一根朝下延伸的悬挂杆(101),所述悬挂杆(1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潜水摄像采样单元(1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监测水下排污暗管的无人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轴流水下推进器(121)的轴线均与水平面呈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监测水下排污暗管的无人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摄像采样单元(102)包括透明半球内壳(24),透明半球内壳(24)的内部为半球腔(30),半球腔(30)固定安装有镜头(31)竖向朝下的摄像机(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监测水下排污暗管的无人船舶系统,其特征在于:透明半球内壳(24)的外侧同球心设置有透明半球外壳(16),透明半球外壳(16)与透明半球内壳(24)之间的间隙形成密封的云团状污水采样空腔层(23),云团状污水采样空腔层(23)内填充满透明的纯净水;从而使摄像机(22)能透过透明半球内壳(24)、云团状污水采样空腔层(23)和透明半球外壳(16)拍摄到外部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云华,未经崔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437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避免人身伤害的燃放爆竹台
- 下一篇:可拆装车厢的土方自卸车及其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