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床上的下肢活动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14612.4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9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余璐;王春霞;韩东;韩希玥;韩婧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3B23/04 | 分类号: | A63B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张塨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床上 下肢 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床上的下肢活动器,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上设置有挡板和设置在两侧的扶手装置,扶手装置包括环状扶手和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杆,挡板设置在环状扶手之间,挡板上设置有用于放下肢的第一放置孔和第二放置孔,挡板上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铰接。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具备高度可调节,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本发明采用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铰接的结构,方便根据需要调节脚部的高度;支撑底座的设置,方便直接将装置放在床上使用,起到支撑稳固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炼器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床上的下肢活动器。
背景技术
目前,目现代医疗中,常常会有因疾病或者是生理机能衰退导致的下肢不方便移动,需经常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现有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一般需要患者躺在康复训练装置上进行康复训练,不方便长期卧床患者使用。
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一些下肢活动器,但是在使用时仍在存在其高度不能调节,导致下肢活动范围有限,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占据空间大等多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下肢活动器的高度不能调节,导致下肢活动范围有限,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占据空间大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床上的下肢活动器,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挡板和设置在两侧的扶手装置,所述扶手装置包括环状扶手和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挡板设置在环状扶手之间,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用于放下肢的第一放置孔和第二放置孔,所述挡板上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的底端连接在挡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呈U字型结构设置,其开口两端铰接连接在第一连接杆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的截面呈矩形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扶手采用半圆管状材质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与两端环状扶手通过螺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底端插接在支撑底座上,通过螺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脚部放置环体包括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所述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均呈圆弧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二环体的顶部通过螺母与第一环体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环体上设置有若干圆孔,所述第二环体上设置有与圆孔适配的配合孔。
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具备高度可调节,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本发明采用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铰接的结构,方便根据需要调节脚部的高度;支撑底座的设置,方便直接将装置放在床上使用,起到支撑稳固的优点。两端拱形板的设置,结构简单,美观;本发明的结构之间采用螺母连接,便于拆卸,占据空间小,方便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床上的下肢活动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床上的下肢活动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所示:1、支撑底座,2、挡板,3、环状扶手,4、支撑杆,5、第一放置孔,6、第二放置孔,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脚部放置环体,10、第一环体,11、第二环体,12、圆孔,13、配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46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