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蛋白及其在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迁移、抗菌和创口修复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16993.X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5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苏志坚;李校堃;黄立伟;冯治国;冯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C12N1/21;C12N1/19;A61K38/16;A61K47/64;A61K9/19;A61P17/10;A61P31/04;A61P31/10;C12R1/19;C12R1/865;C12R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贾艳华 |
地址: | 325027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白 及其 促进 皮肤 纤维 细胞 迁移 抗菌 创口 修复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蛋白及其在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迁移、抗菌和创面愈合中的应用。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中,自氮端起第2至7个氨基酸为组氨酸标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蛋白,特别是其在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迁移、抗菌和创口修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伤口是正常皮肤结构和功能及软组织结构遭到破坏的结果,可由多种机制和病因造成。一般情况下,伤口会遵循有序的生理过程进行愈合。然而,部分伤口,尤其因溃疡和感染造成的慢性伤口,愈合难度很高。口腔溃疡则为口腔内及嘴唇周围黏膜或上皮破损肿痛的一类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物理性或者化学性损伤、微生物感染、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性治疗引起的炎症反应。大部分口腔溃疡在发病过程中存在出血和微生物感染的现象。上述的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
创面愈合是指由于致伤因子的作用造成组织缺失后,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重建等进行皮肤修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创面愈合包括凝血期、炎症期以及修复期,其中,止血、防止细菌的感染以及快速填补组织缺损是促进创面愈合最为关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提供了一种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中,自氮端起第2 至7个氨基酸为组氨酸标签。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组氨酸标签替换为FLAG标签和/或AVI标签。
本发明之二提供了一种编码如本发明之一所述的蛋白的核酸。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核酸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之三提供了一种携带有如本发明之二所述的核酸且能表达如本发明之一所述蛋白的重组微生物。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重组微生物的出发菌株选自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重组微生物选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之四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其包括如本发明之一所述的蛋白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选自水、磷酸缓冲液、生理盐水、生理上可匹配的缓冲液、生理上可匹配的溶液和生理上可匹配的悬浮液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蛋白在所述组合物中的浓度为100微克/毫升至1毫克/毫升。
本发明之五提供了本发明之一所述的蛋白、本发明之二所述的核酸、本发明之三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重组微生物和本发明之四所述的组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在成纤维细胞迁移、组织修复、创口修复及抑菌中的至少一种的应用。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为在抑制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葡萄糖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念珠菌属(Candida)中的至少一种微生物的应用。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为在抑制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acnes)、金黄色葡萄糖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及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中的至少一种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未经温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69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