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颗粒型加热卷烟用纳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19106.4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6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管明婧;周顺;姜余婷;李菁菁;丁玲玲;张晓宇;王孝峰;曹芸;李延岩;徐冰霞;金宇;杜威;邢连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15/28 | 分类号: | A24B15/28;A24D3/04;A24D3/06;A24D3/17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卢敏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加热 卷烟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型加热卷烟用纳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烟草制品技术领域,该纳微胶囊由芯材和壁材组成,芯材包括雾化剂及烟用香精香料,壁材为结冷胶与纳米无机物的复合材料。将本发明所提供的纳微胶囊用于加热卷烟烟芯颗粒制备时,具有良好的耐加工性,可有效防止烟草颗粒的吸潮,防止加工、贮存过程中雾化剂及香精香料的挥发和氧化变质,使得在抽吸过程中香味成分最大程度的释放,提高颗粒型加热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及感官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烟草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型加热卷烟用纳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胶囊包裹技术在食品、药品、纺织、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泛应用,近年来也被用于烟草制品中。但现有技术中烟用微胶囊多用于卷烟辅材的载香,如:美国专利US5144964报道了采用β-环糊精包埋香兰素、香柠檬油等香料,制备分子水平上的微胶囊,在卷烟纸制造过程中施加,抽吸时芯材的释放不仅增加了主流烟气的香味,而且给予侧流烟气令人愉快的香气。国内微胶囊技术在烟草工业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专利CN109497610A、CN109645556A、CN109793269A等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分别将含有香精香料的微胶囊用于卷烟嘴棒及纸筒中。
目前关于加热卷烟烟料用微胶囊的研究鲜见报道。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成型和干燥工艺的影响,加热卷烟烟料加工制备过程中香精香料损失较大,同时所制备出的烟料极容易吸潮且香精香料持留力差,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与传统卷烟相比,加热卷烟所用香精香料存在特殊性,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挥发性,要求在特定加热温度范围内进行有效释放,因此对加热卷烟用微胶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纳微胶囊是指具有核-壳结构、尺寸在纳米或微米量级的粒子,纳微胶囊内部称为核或芯材、外层称为壳或壁材。纳微胶囊使芯材被壁材包裹,而不发生泄露,或可在一定条件下释放。纳米微胶囊与传统的微胶囊相比,有着粒径更小、分布更窄、分散性更好等优势。若能筛选合适的壁材,形成包裹烟用香精香料的纳微胶囊,或可适用于加热卷烟烟料。然而,现有报道中烟用微胶囊的壳层一般为有机聚合物,具有加工性差、稳定性差、易吸潮等缺陷,在加热卷烟烟芯材料中使用效果不好,而纯无机材料包裹的微胶囊囊壁柔性差、难以加工。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颗粒型加热卷烟用纳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筛选出适用于加热卷烟烟料用的合适壁材并构建包裹烟用香精香料的纳微胶囊,使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韧性、导热性、化学稳定性和防渗透性。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颗粒型加热卷烟用纳微胶囊,其特点在于:所述纳微胶囊由芯材和壁材组成,芯材包括雾化剂及烟用香精香料,壁材为结冷胶与纳米无机物的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剂为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和丙三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烟用香精香料为烟草干馏香料、分子蒸馏组分、烟草浸膏、Maillard反应产物、天然植物提取物、烘烤香香精、果香香精及薄荷香精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无机物为纳米SiO2、纳米Al2O3、纳米ZnO、纳米TiO2、纳米蒙脱土、纳米长石粉、纳米云母粉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芯材与所述壁材的质量比为1~5:1。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剂与所述烟用香精香料的质量比为5~30:1。
进一步地,所述结冷胶与所述纳米无机物或纳米无机物的前驱物的质量比为1:1~2。
本发明所述颗粒型加热卷烟用纳微胶囊是通过O/W乳液法制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结冷胶溶于醋酸溶液中,形成溶液A;
步骤2、将烟用香精香料与雾化剂混合,再加入司班85,形成溶液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91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