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预制板及梁板连接结构与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0155.X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5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邢丽;丁裕松;聂俊杰;胡星辰;张茹;王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大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B5/18;E04B5/23;E04B1/4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3100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预制板 连接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新型预制板及梁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向新型预制板和双向新型预制板两种形式;
所述单向新型预制板主要包括劲板(1)、横向预埋钢板(2)、竖向分布钢筋(3)、横向受力钢筋(4)和扣件(5);
所述劲板(1)以一定间距垂直固定在横向预埋钢板(2)上,横向预埋钢板(2)以一定间距排列,竖向分布钢筋(3)垂直并以一定间距固定于横向预埋钢板(2),横向受力钢筋(4)与横向预埋钢板(2)以一定间距平行分布,扣件(5)固定于横向预埋钢板(2)左右两侧,用混凝土浇筑成板;
所述双向新型预制板主要包括横向预埋钢板(2)、横向受力钢筋(4)、扣件(5)和竖向预埋钢板(6);
所述竖向预埋钢板(6)垂直固定在横向预埋钢板(2)上,间距与横向预埋钢板(2)之间的间距相同,横向受力钢筋(4)以一定间距垂直固定于竖向预埋钢板(6)上,扣件(5)固定于竖向预埋钢板(6)四周,用混凝土浇筑成板;
所述单向新型预制板和双向新型预制板均包括梁中预埋件(7),所述梁中预埋件(7)和扣件(5)一一对应连接,并配置箍筋(8),用混凝土浇筑成梁;
所述梁中预埋件(7)和扣件(5)各开有两个空腔(9),并且梁中预埋件(7)和扣件(5)之间的空腔(9)相互配合,并通过空腔(9)使用L型插销(10)连接,L型插销(10)在浇筑前使用S型插销(11)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板及梁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分布钢筋(3)和劲板(1)互相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板及梁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预埋钢板(2)、竖向预埋钢板(6)和劲板(1)的厚度要求在板截面尺寸上,减去《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的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板及梁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5)为倒U型构件,下部开口,长度根据横向预埋钢板(2)或竖向预埋钢板(6)的间距确定,开两个空腔(9),空腔大小和深度根据L型插销(10)的尺寸计算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板及梁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中预埋件(7)长度同扣件(5)相配合,开两个空腔(9),空腔大小根据L型插销(10)的尺寸确定。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预制板及梁板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工厂加工制作梁中预埋件(7)和扣件(5),并在内部开空腔;
步骤二:在工厂中将劲板(1)焊接在横向预埋钢板(2)上,竖向分布钢筋(3)焊接在横向预埋钢板(2)上,横向受力钢筋(4)与横向预埋钢板(2)平行分布,扣件(5)焊接于横向预埋钢板(2)两侧,用混凝土浇筑成板,浇筑好的构件按要求进行养护直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完成单向预制板;
步骤三:双向新型预制板不设置劲板(1),竖向预埋钢板(6)垂直焊接于横向预埋钢板(2),竖向分布钢筋(3)垂直焊接在横向预埋钢板(2)上,横向受力钢筋(4)垂直焊接于竖向预埋钢板(6),用混凝土浇筑成双向板,浇筑好的构件按要求进行养护直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完成双向预制板;
步骤四:在工厂中将L型插销(10)设置在梁中预埋件(7)的空腔内,使用S型插销(11)扣住,梁中预埋件(7)与扣件(5)一一对应排列,配置箍筋(8),浇筑混凝土成梁,浇筑好的构件按要求进行养护直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完成梁的制作;
步骤五:将制作好的部件运送到施工现场,固定梁体,将板架在梁上,空腔(9)排列一致相配合,打开S型插销(11),将L型插销(10)推进扣件(5)的空腔内,在空腔(9)内浇筑混凝土,并再次用S型插销(11)将L型插销(10)扣住;
步骤六:在安装好的梁板上配置钢筋,浇筑混凝土,并养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大城市学院,未经浙大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015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