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急救患者数据处理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0330.5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5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军;赵宁;李正峰;曲中鹏;王世梁;张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众阳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10/65 | 分类号: | G16H10/65;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祖之强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救 患者 数据处理 方法 系统 介质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急救患者数据处理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获取患者的RFID识别信息;当得到的RFID识别信息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判定患者进入抢救区域识别设备的识别范围;根据判定结果,得到患者进出抢救区域和检查区域的抢救时间,结合抢救数据和检查数据,得到最终的急救患者抢救数据;本公开实现了急救患者的全流程时间节点管控,实现了抢救过程和检查过程的时间段梳理和管控,为诊疗环节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急救患者数据处理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目前,通常按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将医疗急救活动划分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在我国院前急救统一的呼救电话号码为“120”,目前大部分城市是以地市为单位建立120指挥调度中心,急救电话打到120指挥调度中心,由指挥调度中心按照就近原则指派救护车将患者送到医院的急诊科进行救治。院前急救信息采集不全面,院前院内的患者交接往往只通过纸质的记录单进行,存在院前院内信息对接不及时、遗漏,有误,延误最佳抢救时机,以及患者到院后需要进行办卡、挂号等复杂救治流程耽误抢救时间等问题。
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医疗机构内部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掌控急诊急救环节中的关键时间节点,并从中发现问题,不断改善我们的诊疗流程。然而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各关键节点的掌控只通过事后回忆、手动记录的方式来进行,临床指导意义几乎为零。
移动通讯、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院前院内急救的无缝融合提供了支撑,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搭建救治平台整合医疗,将急救核心工作从院内延伸至院前,在急救网络体系中实现现场救援、途中诊断、院前预警与院内抢救的无缝链接。院内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的各项数据,在紧急情况下可通过救护车视频实时查看患者的情况,并远程指导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工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发明人发现,无线射频和低频定位的RFID技术已发展成熟,可以实现区域性的人员定位,比如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到达抢救室的时间、到达CT室的时间、到达手术室的时间等都可以通过该技术进行记录,但是患者的治疗过程不是流水线作业,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往往需要先到达抢救室然后去做检查检验,然后再返回抢救室进行治疗,现有技术的方案只是应用RFID识别技术进行患者信息的确认,还无法患者抢救时间、检查时间等抢救过程的全流程记录,从而无法对患者的抢救流程进行更好的完善,同时,不全面的抢救流程管控和数据综合处理,也容易引起患者家属对抢救过程的质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急救患者数据处理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实现了急救患者的全流程时间节点管控,实现了抢救过程和检查过程的时间段梳理和管控,为诊疗环节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急救患者数据处理方法。
一种急救患者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获取患者的RFID识别信息;
当得到的RFID识别信息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判定患者进入抢救区域识别设备的识别范围;
根据判定结果,得到患者进出抢救区域和检查区域的抢救时间,结合抢救数据和检查数据,得到最终的急救患者抢救数据。
作为可能的一些实现方式,当某一识别信号的强度大于至少两个识别设备的识别阈值时,对各个设备识别到的信号进行对比,判定患者位于信号强度更大的识别设备所在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众阳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众阳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03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