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红外光谱连续食道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2255.6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2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天龙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A61B5/00;A61B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张炳楠 |
地址: | 10006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光谱 连续 食道 组织 饱和度 监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道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包括近红外光谱监测电极、球囊、体外监控部件和导管;其中,所述电极与所述球囊的内壁结合,并且所述近红外光谱电极与所述体外监控部件通过线缆连接;所述导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球囊内,并且所述导管的一端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本发明通过单束近红外谱发射和接受端感应电极,整合在2cm×4cm的电极片上,电极片使用缆线与体外设备相连,整个电极片贴敷在可充气的球囊内侧壁上,保证与食道内壁精密贴合,确保数据准确性,并防止外界因素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近红外光谱的连续食道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
背景技术
食道组织在围术期应激、低灌注和外科操作下极易出现微循环紊乱和组织氧供需失衡,导致食道癌根治术术后食道吻合口漏风险显著提高,术后胸腔内因食管漏导致的胸内感染使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死亡率显著提升。国际报道,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5%-10%,高危、高龄以及放疗后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的风险更高。
食道、胃、小肠、大肠均属于中空性器官,均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4层结构组成。分布于食道的动脉有颈总动脉食道支、食道升动脉、颈升皮动脉食道支和食道降动脉,回流食道和气管颈段前部的静脉汇入下颌静脉,回流食道和气管颈段中后部血液的静脉汇入食道气管静脉干,回流食道胸段前部和气管胸段大部血液的静脉汇入食道气管静脉干,食道胸段中后部和气管胸段后部以及支气管血液的静脉直接汇入颈静脉根部。食道癌手术通常难度很大,易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所以术前有效评估和实施食道组织氧供需平衡连续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必要性。
目前国际上缺乏反映食道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的设备和耗材,以指导全麻下的应激管理和循环管理,防止因食道氧供需失衡导致的食道手术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道组织氧饱和度监测仪,包括近红外光谱监测电极、球囊、体外监控部件和导管;
其中,所述电极与所述球囊的内壁结合,并且所述近红外光谱电极与所述体外监控部件通过线缆连接;
所述导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球囊内,并且所述导管的一端设置有温度感应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导管上设置有温度感应器的一端是封闭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导管的另一端未设置有温度感应器,并且该另一端与环境气氛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近红外光谱电极可以选自单束近红外谱发射和接受端感应电极。例如,可以将单束近红外谱发射和接受端感应电极整合在电极片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电极片的尺寸为2cm×4c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近红外光谱电极选自近红外谱氧饱和度监测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电极贴附在所述球囊的内壁,例如胶粘在球囊的内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球囊在充气检测时,其中心具有一直型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球囊内还设有多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过线缆与外部的监控部件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传感器设有2个,2个传感器在所述球囊内壁上对称设置。2个传感器同时监测局部组织氧饱和度时,提取的数值可以进行比对,避免一侧没有充分粘贴组织时的数据失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球囊为可充气球囊,其可以包含囊体,所述囊体内部设置有空腔,空腔内部空间形成充气空间。优选地,所述充气空间根据所充入气体的体积而发生变化,优选在充气后形成与食道内壁贴合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天龙,未经王天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22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镀膜自动化拍舟器
- 下一篇:西格列汀中间体的纯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