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能够预防和/或治疗牙周炎的发酵乳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22325.8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8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张秋香;徐晚晴;陆文伟;张灏;赵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1K35/747;A61K8/99;A61Q11/00;A61P1/02;A61P31/04;A23L33/135;A23C9/123;A23G4/12;C12R1/22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林娟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预防 治疗 牙周炎 发酵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能够预防和/或治疗牙周炎的发酵乳杆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筛选得到了一株发酵乳杆菌CCFM1139,此发酵乳杆菌CCFM1139具有缓解牙周炎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可以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具核梭杆菌混菌生物膜的形成,使生物膜量减少52.45%;可以使牙周炎细胞模型中TNF‑α的含量由131.37pg/mL降低到83.31pg/mL、IL‑8的含量由147.70pg/mL降低到121.12pg/mL;使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在口腔中的定植量减少1‑2个数量级;使牙槽骨吸收量从1838.0μm减少到805.7μ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能够预防和/或治疗牙周炎的发酵乳杆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牙周炎是一种的常见的口腔疾病,可造成牙周组织附着丧失,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等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不仅会导致牙龈和牙周组织的破坏,还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令宿主不断释放各种炎症因子,使机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龈下区域中的各种微生物与富含免疫炎症介质的环境间存在一种平衡状态,能够实现宿主牙周组织内的稳态。而一旦平衡状态被破坏,原本表现为共生状态的病原菌在失调状态下便会表现出致病性。致病菌及宿主大量释放能够破坏组织的蛋白水解酶,从而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出多种酶分解牙周支持组织和结缔组织。菌斑细菌通过释放脂多糖等毒力因子到龈沟,刺激组织内的免疫细胞及成骨细胞释放炎症介质,激活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诱导大量的破骨细胞形成和牙槽骨吸收。
而细胞因子如IL-8、TNF-α在牙周炎的进展和骨吸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细胞因子大多由巨噬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对微生物、细菌毒素或机体损伤的反应而产生。这些细胞因子可以诱导破骨细胞的前体细胞增生、分化,并间接作用于成熟的破骨细胞刺激骨吸收,同时抑制骨形成。许多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TNF-α、IL-8等细胞因子。
目前牙周基础非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为机械法去除菌斑。但此方法虽然有效,却不可避免地会对包括软组织和牙骨质等牙周组织产生损伤,同时在洁治过程中出现的酸软、疼痛等不适也是患者拒绝治疗的原因之一。药物治疗是牙周炎治疗的辅助手段,可以控制牙菌斑形成,但是长期使用会造成耐药性、菌群失调等情况。
因此发掘非抗生素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的一大研究热点。乳杆菌作为益生菌的一类,具有经济实惠、毒副作用小等优点,正逐步应用于口腔疾病的干预和治疗。
经检索,对于采用乳杆菌预防治疗牙周炎的方法,现有技术已有相关的申请案公开。公开号为CN101190239B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含有类干酪乳杆菌的产品,该类干酪乳杆菌对牙周病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牙周蜈蚣菌(Centipeda periodontii)有抑制的功效,但是,由申请文本中可知,该类干酪乳杆菌仅仅只是对单一菌种具有抑制作用,而牙周炎环境中存在多种致病菌株,并且,菌株之间也会有相互作用,这样体外抑制单一菌种的类干酪乳杆菌对牙周炎环境中的混菌膜不一定有抑制作用,因此,仍需找到一种可抑制混菌生长的益生菌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23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