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垂直绿化生态植物墙的智能化灌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4316.2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5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鸿铮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A01G9/02;A01G27/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重庆金橙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3 | 代理人: | 唐健玲 |
地址: | 4021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垂直绿化 生态 植物 智能化 灌溉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垂直绿化生态植物墙的智能化灌溉系统,包括墙板、智能化灌溉结构、智能节能结构、生态循环承载结构和绿植生态承载结构,所述墙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装配螺栓,且墙板的左侧设置有智能化灌溉结构,所述生态循环承载结构的上方设置有土壤压覆结构,所述土壤压覆结构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杆,且土壤压覆结构的左下方安置有种植土壤。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智能化灌溉结构能够对绿化生态植物墙上设置的绿化植物进行浇灌处理,如此能够使绿化生态植物墙上的绿植有充分的水分进行生长,并且通过设置智能化灌溉结构与单片机之间的连接能对浇灌的时间进行控制,保证绿植在缺失水分的时候进行浇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化生态植物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垂直绿化生态植物墙的智能化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垂直绿化(vertical greening),一个融合了植物学与建筑学,与城市、建筑、绿化有关的概念。除了美化建筑外观,它的使命更在于让建筑物活起来,为都市带来绿意以及生命力。设计师根据叶片的颜色将植物进行有层次的排列,使植物与建筑外观相协调,垂直的绿化植物就成了一件绿色的艺术品。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方向,越来越多大胆新颖的立体绿化方式在美化城市环境,在促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植物学家帕特里克·布兰克Patrick Blanc的垂直植物墙更是为垂直花园的设计找到了更多的艺术新概念,也构筑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关系。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钢筋混凝土包围了我们的“世界”,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区是一绿难求。仿真垂直绿化能巧妙地利用三维空间,给冰冷的建筑披上绿色外衣。城市化进程掀起垂直绿化装饰狂潮,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商业街、商业广场、商业地产和办公场所等都青睐于仿真垂直绿化的运用,仿真垂直绿化的装饰是一种回归自然、低碳环保的理念宣示。
一般的绿化生态植物墙用浇灌系统无法达到节能、节水的效果,并且绿化生态植物墙并非模块化设置,这样就存在维护不便的问题,而且还无法达到生态循环的效果,同时还存在绿化时间短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适用于垂直绿化生态植物墙的智能化灌溉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垂直绿化生态植物墙的智能化灌溉系统,解决了一般的绿化生态植物墙用浇灌系统无法达到节能、节水的效果,并且绿化生态植物墙并非模块化设置,这样就存在维护不便的问题,而且还无法达到生态循环的效果,同时还存在绿化时间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垂直绿化生态植物墙的智能化灌溉系统,包括墙板、智能化灌溉结构、智能节能结构、生态循环承载结构和绿植生态承载结构,所述墙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装配螺栓,且墙板的左侧设置有智能化灌溉结构,所述智能节能结构设置于墙板的右侧,所述绿植生态承载结构设置于墙板的前端面,所述生态循环承载结构设置于绿植生态承载结构的前端面,且生态循环承载结构包括承载板、通透孔、垫片和种子肥料安置槽,所述承载板的上下两端面均开设有通透孔,且承载板的内部设置有种子肥料安置槽,所述种子肥料安置槽的上端面设置有垫片,所述生态循环承载结构的上方设置有土壤压覆结构,所述土壤压覆结构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杆,且土壤压覆结构的左下方安置有种植土壤,所述生态循环承载结构的上端面安置有温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智能化灌溉结构包括灌溉水槽、小型水泵、连接水管和喷洒孔,且灌溉水槽的左侧设置有小型水泵,并且小型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水管,同时连接水管的下端面开设有喷洒孔。
优选的,所述灌溉水槽通过小型水泵和连接水管与喷洒孔之间相互连通,且喷洒孔沿连接水管的下端面等距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智能节能结构包括太阳能板、逆变器、稳压器、单片机和蓄电池,且太阳能板的输出端连接有逆变器,并且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稳压器,所述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有蓄电池,且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有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通过逆变器和稳压器与蓄电池之间为电性连接,且单片机通过导线与蓄电池之间为电性连接,并且单片机通过导线与温湿度传感器之间为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鸿铮,未经陈鸿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43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