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甘油三酯血症呼气筛查辅助诊断仪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526070.2 申请日: 2020-12-22
公开(公告)号: CN112730842A 公开(公告)日: 2021-04-30
发明(设计)人: 陆燕;李爱悦;邹雪;沈成银;储焰南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1N33/577 分类号: G01N33/577
代理公司: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代理人: 杨学明
地址: 230031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甘油 三酯血症 呼气 辅助 诊断仪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高甘油三酯血症呼气筛查辅助诊断仪及其应用,包括呼气进样系统,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系统,计算机控制及数据处理系统。呼气进样系统可实现在线直接呼气和离线收集呼气再进样两种采样方式。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反应离子产生管,离子分子反应腔和产物离子质谱检测器。计算机控制及数据处理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疾病风险预测系统三部分组成。本发明通过测量人体呼气中甲醇和丙酮含量的高低,实现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呼气筛查和辅助诊断,具有无创,安全,操作简便,接受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甘油三酯血症呼气筛查辅助诊断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一种异族性甘油三酯蛋白合成和降解障碍,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甘油三酯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已成为我国居民一项严重的健康隐患,而甘油三酯的增高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人体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可以直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是血脂检查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指标。通常需要通过静脉抽血化验进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诊断和监测。

人体呼气中含有很多物质,可以用来反映人体健康状况。呼气筛查与辅助诊断疾病具有无创、安全、操作简便、接受度高等优点,已成为医学检测的研究热点。已有多种呼气无创疾病诊断方法被批准进入临床,例如通过呼气中13CO2的检测来诊断幽门螺杆菌,通过NO的呼气检测来诊断呼吸道感染等。呼气中除了无机物之外,还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这些VOCs往往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情况和健康状况。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通常需要通过抽血化验来进行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若能通过检测呼气中的有机物来进行辅助诊断和监测疾病进展,则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目前,关于呼气中VOCs常见的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质谱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先对呼气进行收集,检测前还需要对样品进行富集,检测速度慢,不能满足快速筛查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甘油三酯血症呼气筛查辅助诊断仪及其应用,通过检测人体呼气中甲醇和丙酮含量的高低,实现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快速无创筛查和辅助诊断,从而为高甘油三酯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指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甘油三酯血症呼气筛查辅助诊断仪,主要包括呼气进样系统、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系统、计算机控制及数据处理系统;其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反应离子产生管、离子分子反应腔和产物离子质谱检测器;计算机控制及数据处理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疾病风险预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高甘油三酯血症呼气筛查辅助诊断仪的应用,其通过对呼气中甲醇和丙酮含量的检测来快速筛查和辅助诊断高甘油三酯血症,具体步骤如下:

1)受试者通过与呼气进样系统连接的吹嘴将肺中气体全部吹入呼气进样系统,吹气过程缓慢稳定,大约持续7-8秒,气体经管路进入离子分子反应腔,反应离子产生管产生的反应离子也进入离子分子反应腔,反应离子与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在离子分子反应腔中发生反应,产生的离子最后进入产物离子质谱检测器进行检测;其中呼气进样系统、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系统及数据分析系统中的各参数都由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2)数据分析系统对产物离子质谱检测器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呼气样品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

3)甲醇和丙酮是两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按照上述步骤测得同一呼气样品中甲醇和丙酮的含量,通过对健康人与高甘油三酯血症两组人群呼气中甲醇和丙酮含量的检测,可掌握两组人群呼气中甲醇和丙酮含量的大致水平;通过与健康人群呼气中甲醇和丙酮含量的比较,可实现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筛查和辅助诊断;如果呼气中甲醇和丙酮含量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则可能患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最终通过疾病风险预测系统对患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可能性给出预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60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