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燃液体废弃物二次利用的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6644.6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4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魏小林;张玉锋;李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G7/04 | 分类号: | F23G7/04;F23G7/05;F23D17/00;C04B7/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焦海峰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燃 液体 废弃物 二次 利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实际的节能环保、降低污染应用需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燃液体废弃物二次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燃烧器的正下方设置有可燃液体废弃物/氧气流入口,可燃液体废弃物和氧气沿着可燃液体废弃物/氧气流入口同轴喷入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环周设置有风道进口,风道进口由内而外呈环形排布依次设置为中心风进口、旋流风进口、煤风进口和轴流风进口。利用可燃液体危废的热值,降低煤粉的消耗,改善燃烧场的燃烧情况,提升窑内温度场,实现回转窑炉内均匀煅烧、增加炉料的温度、提升熟料煅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燃液体废弃物二次利用的装置和方法,特别涉及水泥回转窑二次利用、处理废机油,致癌物质,如重金属、废酸、多氯联苯等的无害化处理以及回转窑内煅烧效率提高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产生过程中,机油的使用量巨大。机油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被利用后,会产生的大量的废机油。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机油的量约为3000万吨,而被有效回收利用的部分仅占约20%。但废机油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废弃物,有很大一部分已被有毒物质污染,含有大量的致癌、致突变、致变形物质以及重金属、废酸、多氯联苯(PCB)等,对人体危害极大。其中有机化合物如芳香族类很多对身体有毒害作用,这些物质不但会停留在肺部,还会进入血液运行全身,干扰人的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等,导致血液病。重金属如铅、镉等很难排除体外,严重影响神经系统。若不对其进行有效、无害化的处理,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环境生态产生巨大的破坏。
在水泥工业生产过程中,将各种工业废渣作为原料来使用,在我国已经历过长期的发展和改进,具有成熟的工艺和技术路线。通过水泥工业回收利用工业废物的理念也被广泛接受。而水泥窑具有处理温度高、停留时间长、焚烧状态易于稳定、具有碱性环境气氛、没有废渣排出、能固化重金属离子、能减少废气向大气排放量等优点,是一种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条件下改善环境、节约能源、提高效益的行之有效的、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办法。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改进的有效的技术装备和科学的工艺,利用水泥窑处理废机油等可燃液体废弃物对于环保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实际的节能环保、降低污染应用需求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燃液体废弃物二次利用的装置和方法。通过旋转控制结构或者二维平动平台控制结构将废机油等可燃液体危废和氧气高速喷入水泥窑中,在有效处理、固定有毒有害物质的同时,利用废机油的热值,改善燃烧场的情况,提升窑内温度场,实现回转窑炉内均匀煅烧,增加炉料的温度,提升熟料煅烧效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燃液体废弃物二次利用的装置,包括燃烧器,燃烧器的正下方设置有可燃液体废弃物/氧气流入口,可燃液体废弃物和氧气沿着可燃液体废弃物/氧气流入口同轴喷入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环周设置有风道进口,风道进口由内而外呈环形排布依次设置为中心风进口、旋流风进口、煤风进口和轴流风进口。
进一步的,所述可燃液体废弃物/氧气流入口处设置有旋转控制装置,旋转控制装置包括旋转控制坐标尺、密封球、可燃液体废弃物/氧气流入口,密封球嵌设在可燃液体废弃物/氧气流入口处,可燃液体废弃物/氧气流入口的嵌入端插入燃烧器内部,可燃液体废弃物/氧气流入口的预留端设置在燃烧器端盖外侧,旋转控制坐标尺和可燃液体废弃物/氧气流入口的预留端活动连接,通过燃烧器端盖外侧的预留端与旋转控制坐标尺控制气体射流进入角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可燃液体废弃物/氧气流入口设置为中空柱形体结构,柱形体入口总长度设置为燃烧器端盖厚度的5倍,其中,可燃液体废弃物/氧气流入口的嵌入端插入燃烧器内深度设置为燃烧器端盖厚度的2.5倍,柱形体的可燃液体废弃物/氧气流入口的预留端设置在燃烧器端盖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66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