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流速止回阀水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6792.8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8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孔德卿;严鹏航;俞葆青;任海莹;钟玲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速 止回阀 水冷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流速止回阀水冷系统,包括主循环回路和压力控制逻辑系统,所述主循环回路包括待冷却装置和空气冷却器,待冷却装置和空气冷却器之间并联两个主循环泵,主循环泵为主循环回路中的介质流动提供动力,两个主循环泵的出口均设有大管径出口管路,大管径出口管路的出口处设有蝶式止回阀,蝶式止回阀根据介质流动自动开、闭阀瓣;所述压力控制逻辑系统监测蝶式止回阀输出端的压力并对监测到的压力信号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本发明能够降低出口管路中止回阀部位流体流速,从而降低止回阀部位受冲击压力,还能对系统精细控制,实现系统压力流量稳定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功率电子器件的冷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低流速止回阀水冷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各个环节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通常采用密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进行冷却,它是目前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冷却方式中优势最明显、应用前景最好的一种。目前密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应用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逐渐暴露了严重缺陷。在阀冷系统运维或年检中,多次发现主循环泵出口处止回阀组件存在止回阀弹簧断裂、止回阀中心偏移、阀瓣与密封面严重磨损、止回阀异响导致管路震颤、系统流量低等缺陷。
目前阀冷系统主循环泵采用冗余配置,一用一备,每台主泵出口配置单个止回阀。止回阀在主泵轮换时起到阻隔反向水流的作用。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主泵出口处介质流速较大,止回阀弹簧阻尼恒定等原因,造成出现上述多种缺陷,导致阀冷系统可靠性降低,影响整体工程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出口管路中止回阀部位流体流速,避免止回阀中心偏移、止回阀异响导致管路震颤、系统流量低等现象的低流速止回阀水冷系统。
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主循环回路和压力控制逻辑系统,所述主循环回路包括待冷却装置和空气冷却器,待冷却装置和空气冷却器之间并联两个主循环泵,主循环泵为主循环回路中的介质流动提供动力,两个主循环泵的出口均设有大管径出口管路,大管径出口管路的出口处设有蝶式止回阀,蝶式止回阀根据介质流动自动开、闭阀瓣;所述压力控制逻辑系统监测蝶式止回阀输出端的压力并对监测到的压力信号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
所述蝶式止回阀上设有可调阻尼器,可调阻尼器控制蝶式止回阀阀瓣的关启速度。
所述可调阻尼器采用二级阻尼,能够降低系统管道震颤,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压力控制逻辑系统包括就地压力表,就地压力表设置在蝶式止回阀的输出端,用于测量蝶式止回阀周围压力,便于运行人员就地观察压力参数,判断系统实际运行工况。
所述压力控制逻辑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和PLC控制系统,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就地压力表和蝶式止回阀之间,压力传感器测量蝶式止回阀输出端的压力并上传至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处理压力传感器传送的压力信号,并根据处理结果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能够对系统精细控制,实现系统压力流量稳定调节。
当所述空气冷却器数量为多个时,采用并联方式布置,保证较高的冷却效率,同时具备灵敏的调节能力。
所述蝶式止回阀上设有变径接头,蝶式止回阀通过变径接头连接大管径出口管路,实现蝶式止回阀与大管径出口管路的衔接。
所述主循环泵所在支路的两端均设有蝶阀,用以控制支路的通断。
所述待冷却装置为高发热量的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增大主循环泵出口管路的管径,降低出口管路中止回阀部位流体流速,从而降低介质流动对止回阀弹簧产生的冲击和变形,降低止回阀急速关闭对密封面的磨损(2)采用配置可调阻尼器的阻尼蝶式止回阀替换传统蝶式止回阀,改变止回阀在介质逆流时的关闭速度,克服介质流动方向突变时产生的水锤现象,从而避免止回阀中心偏移、止回阀异响导致管路震颤、系统流量低等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67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