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型手势识别传感器及手势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6884.6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8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胡香蕉;徐耀;王长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晴森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3/01;G01D5/56;G01D5/58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张芹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手势 识别 传感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型手势识别传感器,包括分布于手势识别区域的边界线上的若干组感应单元、位于手势识别区域中的至少一组确认模块、第一信号比对模块以及第二信号比对模块;每组感应单元中的第一感应模块与第二感应模块在空间范围内具有重叠的手势感应区域;第一信号比对模块用于接收每组感应单元中的第一感应模块和第二感应模块的感应信号,并进行比对;第二信号比对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号比对模块输出的第一比对信号和确认模块输出的感应信号,并进行比对。本发明的传感器识别率高,且能够减少手势识别误触发的概率,适用于手势识别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场所。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安全型手势识别传感器的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势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型手势识别传感器及手势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材料和技术的提高,目前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在市面上流通。尤其是疫情期间,为了减少公共场所人员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安装在各个场所。而手势识别是最自然和直观的一种方式,手势识别需要利用传感器,在手势识别中,多数利用红外LED、电容传感器或者摄像头视觉传感器等。上述传感器比较单一且识别率不高,识别的手势有限,且误触发的概率高,不具有安全性,在一些电梯或其他手势识别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场所很难普及。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安全型手势识别传感器,该传感器识别率高,且能够减少手势识别误触发的概率,适用于手势识别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场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安全型手势识别传感器,所述手势识别传感器具有一手势识别区域;所述手势识别传感器包括分布于手势识别区域的边界线上的若干组感应单元、位于手势识别区域中的至少一组确认模块、第一信号比对模块以及第二信号比对模块;
所述感应单元包括第一感应模块和第二感应模块;所述第一感应模块、第二感应模块以及确认模块均在空间范围内具有手势感应区域,且通过触发的方式输出感应信号;
每组所述感应单元中的第一感应模块与第二感应模块在空间范围内具有重叠的手势感应区域;
所述第一信号比对模块用于接收每组感应单元中的第一感应模块和第二感应模块的感应信号,并进行比对;当每组所述第一信号比对模块的比对结果均一致时,所述第一信号比对模块输出第一比对信号;
所述第二信号比对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比对信号和确认模块输出的感应信号,并进行比对;当所述第二信号比对模块的比对结果一致时,所述第二信号比对模块输出第二比对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手势识别传感器包括手势识别处理模块;所述手势识别处理模块响应于第二比对信号,用于通过算法识别第一感应模块、第二感应模块以及确认模块输出的感应信号,并形成数据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感应模块为光电感应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感应模块为为电磁感应天线;所述电磁感应天线包括用于产生电磁场的发送器电极和用于感应电磁场变化的接收器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确认模块设置于手势识别区域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手势识别区域的边界线为矩形;所述感应单元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感应单元中的第一感应模块布置于矩形的四个角的位置;四组所述感应单元中的第二感应模块布置于矩形的四条边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安全型手势识别传感器的识别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安全型手势识别传感器的手势识别方法,位于手势识别区域的边界线上的每组感应单元中的第一感应模块与第二感应模块通过触发的方式响应,并输出感应信号,且两者在空间范围内具有重叠的手势感应区域;位于手势识别区域中的确认模块通过触发的方式响应,并输出感应信号;所述手势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晴森模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晴森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68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