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肥高效利用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7527.1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7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翠兰;张晋京;高强;冯国忠;王寅;左梦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50;C05G3/8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铂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1 | 代理人: | 张天翔 |
地址: | 130118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肥 高效 利用 增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肥高效利用增效剂,包括以下组分:磷移动促进剂、固定剂和保水剂,所述磷移动促进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工业废料20‑30份,低分子有机酸钠钙盐15‑25份,腐植酸15‑25份,聚天冬氨酸5‑10份,所述固定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风化碳15‑25份,复硝酚钠5‑15份,高纯度α‑萘乙酸钠5‑15份,有机酸3‑5份,所述保水剂包括生物炭10‑20份和表面活性剂5‑11份。本发明提高施入磷素在土壤中的移动距离,防止磷肥和增效剂对土壤伤害过大,加入保水剂,改良土壤物理性状,能促进健康土壤生物链的形成,最后加入固定剂,防止土壤中的磷流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肥增效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磷肥高效利用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为保证粮食产量,会采取高投入、高产出的种植模式,农民施用的化肥特别是氮肥的使用严重过量。目前我国年平均施纯氮量为200kg/ha。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太湖流域年施纯氮量达到600kg/ha以上,在许多地区纯氮使用量甚至高达1300kg/ha。由于长期单一施氮肥,使土壤中的氮磷比例失调,土壤板结且理化性质被破坏,氮肥增产效果下降。
为了使土壤中的氮磷比例平衡,农民施用的磷肥量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的磷肥利用率较低,只有10%-25%,施入土壤中的磷容易转化成吸附态磷和矿物态磷,例如难溶性的无机磷化合物,不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而易被植物吸收的磷为可溶性磷,例如水溶性磷和弱酸溶性磷。但是可溶性磷在酸性土壤中(pH<5.5),磷元素与铝离子和铁离子生成不溶于水的磷酸盐;而在碱性土壤中(pH>6.5),磷元素与钙离子和镁离子生成不溶于水的磷酸盐,因此磷极易失效,从而导致土壤中可溶性磷的浓度和作物对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低。
传统化学肥料,尤其是磷肥,由于淋失和土壤固定等因素的影响,利用率一直不高,磷肥当季利用率只有10%~20%左右。肥料利用率不高,不但对农作物的增产增质效果差,经济效益低,还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磷肥施用不均衡或施用过量后,都容易造成农田养分流失和肥料利用率降低,会导致土壤中磷肥不断累积,土壤中磷素饱和以后,很难被淋溶的磷也会存在淋溶损失。农田土壤磷流失主要通过地表径流、侵蚀和淋溶,磷的淋失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潜在威胁。国内外多采取生态拦截草带、植物篱、水平沟耕作、轮作、地膜覆盖等方式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通过工业途径生产以高利用率、高环境安全性为特征的高效磷素肥料增效剂,减少环境污染,节省磷肥用量,对于农作物有效的快速生长、增产增收带来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于推动我国肥料工业和无公害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磷肥高效利用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磷肥高效利用增效剂,包括以下组分:磷移动促进剂、固定剂和保水剂,所述磷移动促进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工业废料20-30份,低分子有机酸钠钙盐15-25份,腐植酸15-25份,聚天冬氨酸5-10份,所述固定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风化碳15-25份,复硝酚钠5-15份,高纯度α-萘乙酸钠5-15份,有机酸3-5份,所述保水剂包括生物炭10-20份和表面活性剂5-11份。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组分:磷移动促进剂、固定剂和保水剂,所述磷移动促进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工业废料20份,低分子有机酸钠钙盐15份,腐植酸15份,聚天冬氨酸5份,所述固定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风化碳15份,复硝酚钠5份,高纯度α-萘乙酸钠5份,有机酸3份,所述保水剂包括生物炭10份和表面活性剂5份。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组分:磷移动促进剂、固定剂和保水剂,所述磷移动促进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工业废料25份,低分子有机酸钠钙盐20份,腐植酸20份,聚天冬氨酸7.5份,所述固定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风化碳20份,复硝酚钠10份,高纯度α-萘乙酸钠10份,有机酸4份,所述保水剂包括生物炭15份和表面活性剂8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75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