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袋鼠式哺乳衣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0055.5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0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喻笃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主分类号: | A41D1/215 | 分类号: | A41D1/215;A41D27/00;A41D2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郑学伟;叶利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袋鼠 哺乳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袋鼠式哺乳衣;包括上衣主体,上衣主体左上部及右上部分别设有衣袖,顶中部设有颈口,还包括布片;上衣主体前中上部横向开设有哺乳口;布片大小与哺乳口大小相适配,布片下边沿与哺乳口下沿相连接形成一体,并可掀开的盖合至哺乳口。有益效果:在布片打开上衣主体前中上部哺乳口时,既便于产妇将新生儿抱入,以便新生儿在乳房中间爬行以达到爬行哺乳的目的,此后,再以使布片将哺乳口稍加盖合,即可实现布片将新生儿身体包覆保暖,新生儿身体与产妇身体肌肤接触面积大,并且被兜住,使得新生儿吸奶时有较好的安全感,且所设置的布片将哺乳口稍加的盖合,产妇乳房被罩住不易暴露,使得隐私保护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袋鼠式哺乳衣。
背景技术
在各大医院产科,产妇在给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喂养母乳时,一般需要掀开衣服以暴露其中一乳房,以便于抱着新生儿来方便新生儿口含其乳头乳晕吸奶。应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倡导,将“乳房上的爬行”用来开启母乳喂养,即新生儿出生擦干后放在产妇的乳房中间,新生儿和产妇的胸部都是裸露的,母婴是完完全全的皮肤接触,让新生儿寻找产妇的乳房,来完成生命中的第一次哺乳。
这样操作虽然被广泛推广,但依然存在一定问题;
具体来说,一方面,医院病房进出人员较为频繁且较多,使得产妇乳房在暴露时易被他人看到,使得产妇隐私得不到保障,继而使得临床开展新生儿爬行式哺乳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在此喂奶过程中,产妇需要用手掀开衣服,且还需要用手抱着或扶着新生儿,使得操作不便且操作劳累,同时,尤其在寒冷冬天,产妇乳房较长时间暴露时,身体易受冷而导致受凉感冒,新生儿身体保暖也不到位,并且,上述喂奶方式也不方便新生儿身体与产妇身体实现较大面积的肌肤接触,使得不能给予新生儿足够的安全感。
因此,现有问题有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袋鼠式哺乳衣。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袋鼠式哺乳衣,包括长筒状结构的上衣主体,所述上衣主体左上部及右上部分别设有衣袖,所述上衣主体顶中部设有颈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新生儿吃母乳时用以包覆新生儿身体的长方形状结构的布片;
所述上衣主体前中上部横向开设有适于显露女性两乳房的长方形状结构的哺乳口;所述布片大小与所述哺乳口大小相适配,所述布片下边沿与所述哺乳口下沿相连接形成一体,并可掀开的盖合至所述哺乳口。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哺乳口左边沿延伸至所述上衣主体左侧,右边沿延伸至所述上衣主体右侧。
优选地,所述布片左边沿、上边沿及右边沿对应与所述哺乳口左边沿、上边沿及右边沿通过拉链相拉合。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拉链头及第二拉链头;
所述哺乳口左边沿及其上边沿左半部分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公拉链;所述哺乳口右边沿及其上边沿右半部分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公拉链;
所述布片左边沿及其上边沿左半部分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母拉链;所述布片右边沿及其上边沿右半部分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母拉链;
所述第一拉链头设在所述第一公拉链与所述第一母拉链上,用以自下而上拉合所述第一公拉链与所述第一母拉链;所述第二拉链头设在所述第二公拉链与所述第二母拉链上,用以自下而上拉合所述第二公拉链与所述第二母拉链。
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布片包覆新生儿以便新生儿躺女性怀里吃母乳时用以牵拉所述布片的颈部挂带;
所述颈部挂带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布片左上部,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布片右上部。
优选地,所述颈部挂带中部向左均匀设有多组公按扣;所述颈部挂带中部向右均匀设有多组母按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00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电偶测量的快速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控制水稻生育期基因LJP1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