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3D打印铝合金基板和打印件结合强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0472.X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9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于宝义;郑黎;何亮;于博宁;常东旭;朱慧文;吕舒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10/28 | 分类号: | B22F10/28;B22F10/64;B22F10/85;B22F7/08;B33Y50/02;B33Y40/2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马海芳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打印 铝合金 印件 结合 强度 方法 | ||
一种提高3D打印铝合金基板和打印件结合强度的方法,属于材料加工的技术领域。该提高3D打印铝合金基板和打印件结合强度的方法为:确定铝合金基板模型的形状的尺寸,并确定打印件模型形状和尺寸,建立模型;模拟不同打印参数下,铝合金基板和打印件结合部位的残余应力分布,并根据残余应力分布最小,确定最优打印方案;根据确定的最优打印方案,进行打印后,将打印后的成形件进行热处理,得到3D打印铝合金基板和打印件结合的成形件。该方法,该方法通过优化3D打印参数同时结合热处理工艺,可以降低3D打印铝合金基板和打印件结合部位的残余应力,提高3D打印铝合金基板和打印件结合部位结合强度。
技术领域
本技术发明属于材料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3D打印铝合金基板和打印件结合强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与传统成形工艺相比具有许多优势之处:在原材料上,3D打印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材料的浪费,这点在材料上更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方针;3D打印不需要铸模,采用相应粉末材料即可完成制件的打印,成形过程产生的污染小,异味小甚至没有异味,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成形速度快,使得生产周期短,更适合大批量生产;3D打印成形的制件致密度很高,接近百分之百;可以成形复杂结构的零部件,不存在传统机械加工的死角,适用于任何形状和能够绘制出三维图的零部件,很大程度减少了后续的机械加工;3D打印工艺成形的工件力学性能好,表面粗糙度低,制造精度可以达到±20μm,可以满足零部件的各项标准;因为3D打印周期短且打印遵循三维图,所以设计空间大,修改方便。
现如今,3D打印技术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而在生产制造领域金属打印的主流打印技术是:SLS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技术和SLM选择性激光熔融3D打印技术,虽然SLS和SLM在打印过程上基本一致,但是因为SLS除了使用主体金属粉末外还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粘结剂,其强度低,并且因为存在致密度低的问题,所以力学性能上和成型精度上也比SLM也差一些,因此,在铝合金3D打印上,大部分采用SLM,其原理是通过将原材料粉末铺至打印平台,在采用激光进行高温熔化后进行小区域的凝固和搭接,逐层堆叠后成形最终工件。在3D打印成形的过程中,粉末材料需要粉床进行支撑,而在打印第一层时高能量热源将粉床表面熔化,因此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损伤件的修复和在大部件上增材小构件。
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蚀性好、加工性能好等优点,易于实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领域的轻量化、整体化、复杂化以及精密化。铝合金结构件的传统制造工艺多为铸造工艺,难以满足精密铝合金结构件以及复杂结构铝合金结构件的制备要求。对于铝合金结构件,特别是一些在普通铝合金基板上进行异形打印件的加工,或者对于铝合金基板进行修复时,能够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但是因为铝合金基板表层熔化厚度较薄且在冷却过程中,容易在基板和打印件结合部位产生较大残余应力,影响打印件和铝合金基板的结合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3D打印铝合金基板和打印件结合强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优化3D打印参数同时结合热处理工艺,可以降低3D打印铝合金基板和打印件结合部位的残余应力,提高3D打印铝合金基板和打印件结合部位结合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提高3D打印铝合金基板和打印件结合强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铝合金基板模型的形状的尺寸,并确定打印件模型形状和尺寸,建立模型;
步骤2:模拟不同打印参数下,铝合金基板和打印件结合部位的残余应力分布,并根据残余应力分布最小,确定最优打印方案;
步骤3:根据确定的最优打印方案,进行打印,得到打印后的成形件;
步骤4:对打印后的成形件进行热处理,得到3D打印铝合金基板和打印件结合的成形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04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刀具磨损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车载系统及其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