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固定顶储罐初期火灾探测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1012.9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5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庞国斌;王健;韩鑫;黄运;郭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G01K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何祖斌 |
地址: | 64130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固定 顶储罐 初期 火灾 探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仪器仪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定顶储罐初期火灾探测的装置及方法。其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固定顶储罐初期火灾探测的装置,包括连接于固定顶储罐顶部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安装有与报警系统电连接的压力式温度开关,压力式温度开关上连接有毛细管,毛细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感温包,感温包内填充有感温工质,感温包置于固定顶储罐内。一种用于固定顶储罐初期火灾探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调节压力式温度开关内微动开关的动作值;S2:使用感温包感知固定顶储罐内部温度;S3:由感温包内感温工质膨胀并在毛细管中流动,以触发压力式温度开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感温包对固定顶储罐内部初期火灾进行探测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仪器仪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定顶储罐初期火灾探测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保证经济性并满足我国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国内乙B类和丙类液体的大规模存储一般采用固定顶储罐。
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设计规范》、GB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对储存甲B、乙A类液体的外浮顶罐提出了安装感温光纤或光栅探测器的要求,但未对储存乙B类和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提出具体火灾探测器的设置要求。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明确“除浮顶和卧式油罐外的其它油罐宜采用火焰探测器”、“油罐区可在高架杆等高位处设置点型红外火焰探测器或图像型火灾探测器做辅助探测”,但未做强制性规定。
重油电厂中,油罐区火灾探测一般采用过火焰探测、感温光缆探测方式。对于火焰探测方式,由于固定顶罐为封闭结构,无法在罐内装设,也不便或不能维护,只能在油罐外或油堤上装设探测器,实际应用中的失效率、误报率居高不下,且需日常维护(清洁探头)。火焰探测器由于受到本身探测视角、探测距离及储罐结构遮挡造成探测盲区的影响,其仅能作为外浮顶储罐的辅助火灾探测装置;对固定顶储罐其只能在火灾导致罐顶结构损坏且有明火突出后才能实现探测,无法对固定顶储罐内部初期火灾进行探测。
对于感温光缆,其布置需在油罐施工基本结束后进行,一般需在罐体外壁做缠绕安装,施工成本较高。另外,感温光缆+安装附件的采购成本在10元/米左右(120℃高温光缆),主机采购成本10万/台左右(4通道、2.5km/通道)。因此,采用感温光缆,电厂油罐区一套火灾探测设备的采购成本至少在20万以上。对于具有保温层的储罐,感温光缆安装后几乎不能维护。
浮顶储罐初期火灾不大,尤其是低液面时难以及时发现,所以相关规范要求储存甲B类和乙A类易燃液体的浮顶罐,应在储罐上设置光纤感温探测装置,以便能及时探测火情。但对于固定顶储罐,由于罐顶为固定结构,储罐为封闭空间,目前还没有可对固定顶储罐内部初期火灾进行探测的经济且有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感温包对固定顶储罐内部初期火灾进行探测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固定顶储罐初期火灾探测的装置,包括连接于固定顶储罐顶部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安装有与报警系统电连接的压力式温度开关,压力式温度开关上连接有毛细管,毛细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感温包,感温包内填充有感温工质,感温包置于固定顶储罐内。
固定顶储罐内出现火灾的初期,感温包内的感温工质受热膨胀,感温工质沿毛细管流动。在液压作用下,感温工质推动压力式温度开关动作,则压力式温度开关触发报警系统。压力式温度开关具有工作温度范围宽、防爆和防护等级高等特点。本发明采用压力式温度开关作为火灾探测元件,并进行安装优化,为固定顶储罐内部初期火灾的探测提出了一种低成本、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本发明长期工作可靠性高、安装简便、可维护性好、成本低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10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