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汽车离合性能试验装置进行试验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1063.1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4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丁勇;邹凌华;刘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13/022;G01M13/027;G01M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陈升华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临港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汽车 离合 性能 试验装置 进行 试验 方法 | ||
1.一种应用汽车离合性能试验装置进行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汽车离合性能试验装置包括试验装置机柜(1)、分离执行台架(2),所述的应用汽车离合性能试验装置进行试验的方法包括离合踏板特性测试方法,离合踏板特性测试方法的测试步骤为:
1)按整车状态在汽车离合性能试验装置上布置离合系统,对离合系统的安装状态进行检查;
2)将位移传感器Ⅰ(14)、力传感器Ⅰ(15)、力传感器Ⅱ(16)、位移传感器Ⅱ(17)分别安装到位,力传感器Ⅰ(14)、力传感器Ⅰ(15)、力传感器Ⅱ(16)、位移传感器Ⅱ(17)分别与控制部件(18)连接;
3)通过控制部件启动汽车离合性能试验装置,控制部件(18)控制伸缩气缸(45)动作,伸缩气缸(45)在设定时间内先伸出再收缩,控制离合踏板(5)完成一个完整的离合踏板动作,伸缩气缸(45)动作时保持恒速和力的方向与力传感器Ⅰ轴线方向一致;
4)位移传感器Ⅰ(14)、力传感器Ⅰ(15)、力传感器Ⅱ(16)、位移传感器Ⅱ(17)分别向控制部件(18)反馈完成离合踏板动作过程中的测量数据,控制部件对测量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形成反映离合踏板的力与行程关系的离合踏板特性测试曲线,最大踏板力、踏板行程、自由行程,初始踏板力、踏板回位力、力降、系统阻尼力、踏板保持力均在离合踏板特性测试曲线上显示,完成离合踏板特性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汽车离合性能试验装置进行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离合系统的安装状态进行检查时,在离合系统安装前确认离合系统的如下状态:
1)离合踏板(5)的踏板活动部(27)在整个工作行程中应动作灵活,无异常噪音;踏板安装后离合踏板(5)的踏板活动部(27)不得出现预推现象;
2)离合主缸(7)及液压分离轴承(11)无锈蚀、损坏和功能异常等现象;
3)离合主缸(7)及离合工作缸支架的刚度应使泵行程损失最小,确保在设定范围内的工作力下的使用可靠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汽车离合性能试验装置进行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离合系统的安装状态进行检查时,离合系统按照整车状态布置坐标安装,模拟整车上布置规定的路线和位置,并按照整车状态和排气的要求进行检查,将位移传感器Ⅰ(14)、力传感器Ⅰ(15)、力传感器Ⅱ(16)、位移传感器Ⅱ(17)分别安装到位后,使得离合踏板(5)的踏板活动部(27)动作期间摆动角最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汽车离合性能试验装置进行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离合系统的安装状态进行检查时,离合系统按照整车状态布置坐标安装,并在储液罐内注满制动液,确保离合踏板处于行程起始位置,打开液压分离轴承(11)上的排气阀,压离合踏板(5)的踏板踏面(6)到行程结束,关闭排气阀,将所述的踏板踏面(6)重新置于行程起始位置,重复2次-5次上述操作,直至排气阀不再有空气排出,并同时使得流出储液罐的制动液无气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汽车离合性能试验装置进行试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耐温性试验方法,所述的耐温性试验方法的实验步骤为:
1)进行常温下的离合踏板特性测试,得到离合踏板特性测试曲线;
2)将汽车离合性能试验装置及离合系统放到温控箱(42)内,温控箱(42)的应用温度范围在-50℃~+120℃;温度公差为±1℃;
3)分别在室温、室温~-20℃、-20℃~-40℃下将离合性能试验装置及离合系统依次各放置6h-8h;
4)完成放置后,控制部件(18)控制伸缩气缸(45)在2min内推动离合踏板(5)动作2~3次,不限定主缸活塞位移量,每次推动间隔时间30s,测量离合系统的回位特性,观察活塞动作的灵活性和泄漏情况;
5)试验后要求:常温下,离合踏板回位时间≤0.5s,无迟滞现象出现;室温到-20℃,离合踏板回位时间≤0.9s;-20℃~-40℃,确保离合踏板能够回位,系统无任何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10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