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Kubernetes集群的网络通信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1664.2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1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欣荣;刘小华;肖炯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46;H04L12/715;H04L12/751;H04L12/7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51 | 代理人: | 顾可嘉;夏华栋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kubernetes 集群 网络 通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Kubernetes集群的网络通信方法、系统,通过打通VXLAN链路和IPsec链路实现了多个集群之间的直连互通,让多个Kubernetes集群真正形成一个有机的、互通的、具备更高隔离性的整体。方法包括:任一Kubernetes集群的第一节点的submariner‑gateway组件选举出活动的IPsec端点;所述第一节点包括带有网关标签的节点;所述任一Kubernetes集群的活动的IPsec端点用于与其它Kubernetes集群的活动的IPsec端点建立连接;所述活动的IPsec端点的Submariner‑route‑agent组件创建VXLAN VTEP网络接口;所述任一Kubernetes集群的第二节点的Submariner‑route‑agent组件获取所述活动的IPsec端点的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包括容器集合Pod和/或容器;所述任一Kubernetes集群的第二节点的Submariner‑route‑agent组件连接所述VXLAN VTEP网络接口;所述第二节点通过VXLAN链路和IPsec链路与其它Kubernetes集群的任一节点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Kubernetes集群的网络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云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通常,混合云指的是跨公有云和私有(内部部署)云运行,而多云意味着跨多个公有云平台运行。
采用混合云或多云架构可以为组织带来诸多好处。例如,使用多个云提供商可以避免供应商锁定,能够为实现目标选择最佳的云服务。使用云和本地环境,可以同时享受云的优势(灵活性、可扩展性、成本降低)和本地的好处(安全性、低延迟、硬件复用)。如果是首次迁移到云端,采用混合云步骤可以让用户按照自己的节奏,以最适合自身业务的方式进行。我们认为采用混合服务网络是简化云和本地环境中应用程序管理、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而混合云环境中,往往多个Kubernetes集群位于不同环境中,例如本地数据中心运行了核心Kubernetes集群,公有云中也运行了次要业务的Kubernetes集群,而多个Kubernetes集群之间的网络连通性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目前Kubernetes的网络方案都是单集群设计,容器无法进行跨集群通信。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Kubernetes集群的网络通信方法及系统,以力图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上面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跨Kubernetes集群的网络通信方法,包括:
任一Kubernetes集群的第一节点的submariner-gateway组件选举出活动的IPsec端点;所述第一节点包括带有网关标签的节点;所述任一Kubernetes集群的活动的IPsec端点用于与其它Kubernetes集群的活动的IPsec端点建立连接;
所述任一Kubernetes集群的活动的IPsec端点的Submariner-route-agent组件创建VXLAN VTEP网络接口;
所述任一Kubernetes集群的第二节点的Submariner-route-agent组件获取所述活动的IPsec端点的信息;所述第二节点包括容器集合Pod和/或容器;
所述任一Kubernetes集群的第二节点的Submariner-route-agent组件连接所述VXLAN VTEP网络接口;
所述任一Kubernetes集群的第二节点通过VXLAN链路和IPsec链路与其它Kubernetes集群的任一节点通信。
可选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任一Kubernetes集群被确定为中央代理时,所述中央代理的活动的IPsec端点的submariner-gateway组件在数据存储区和所述中央代理之间控制资源的双向同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16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寒地区石漠化生态修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头探针及探针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