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高粱的优化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1941.X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5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周瑜;李泽碧;黄娟;张亚勤;吴毓;张晓春;奚江;唐生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C21/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申星宇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高粱 优化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高粱的优化种植方法,选用良种,选用优质、高产、再生力强的杂交高粱品种“晋渝糯3号”,苗长至5‑7叶时,施用人畜粪肥15000kg/hm2,尿素(纯N≥46%)75kg/hm2,拔节时施尿素150kg/hm2。齐穗后15天施促芽肥,施尿素150kg/hm2,雨后窝施或兑足量清粪水窝施,头季高粱穗部80%到蜡熟期时收获,留桩1节,当再生芽生长到2‑3叶时,留底部壮苗2‑3个,抹去上部苗、弱苗,疏苗后及时施用发苗肥,施尿素75kg/hm2,促进再生芽快速成苗、壮苗。本发明通过优化高粱种植密度,合理运筹头季‑再生季氮肥,可提高高粱产量约100‑150公斤/亩,增加经济收入约400‑600元/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再生高粱的优化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高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西南地区是优质酿酒高粱(糯)优势区域,再生高粱生育期短、省工、省种,大力发展可有效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收入,研究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对再生高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对推广再生高粱生产、保证高粱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再生高粱的优化种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A选用良种,选用优质、高产、再生力强的杂交高粱品种“晋渝糯3号”,3月初至3月中旬播种,种植密度为127 500株/hm2,宽窄行种植,宽行间距60cm,窄行间距40cm,窝播,窝距31.4cm,每窝留苗2株;
B苗长至5-7叶时,施用人畜粪肥15 000kg/hm2,尿素(纯N≥46%)75kg/hm2,拔节时施尿素150kg/hm2。
C齐穗后15天施促芽肥,施尿素150kg/hm2,雨后窝施或兑足量清粪水窝施;
D头季高粱穗部80%到蜡熟期时收获,留桩1节,当再生芽生长到2-3叶时,留底部壮苗2-3个,抹去上部苗、弱苗。
E疏苗后及时施用发苗肥,施尿素75kg/hm2,促进再生芽快速成苗、壮苗。
进一步地,在步骤A中植密度为127 500株/hm2,宽窄行种植,宽行间距60cm,窄行间距40cm,窝播,窝距31.4cm,每窝留苗2株。
进一步地,步骤B中重施底肥及时追肥,5-7叶施用人畜粪肥15000kg/hm2,尿素(纯N≥46%)75kg/hm2,拔节时施尿素150kg/hm2。
进一步地,步骤C中促芽肥施用时期为齐穗后15天,施用量为150kg/hm2。
进一步地,步骤D中头季高粱进入蜡熟末期收割,留桩高度为距地面3~4cm,仅留第1节位。
进一步地,在步骤E中疏苗后及时施用发苗肥促进再生苗生长。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优化高粱种植密度,合理运筹头季-再生季氮肥,可提高高粱产量约100-150公斤/亩,增加经济收入约400-600元/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再生高粱的优化种植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未经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19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