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稳压电源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32683.7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1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敏;严威;郭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科能源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稳压电源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初级稳压模块以及线性降压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和使能信号的状态导通或者关断;第二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时导通;初级稳压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输出的电压进行稳压得到第一电压;线性降压模块用于对第一电压进行降压后输出第二电压。本发明通过第一开关模块的开关特性实现电路的通断,从而实现第一开关模块的可控制和低功耗特性,通过初级稳压模块实现高耐压特性,通过初级稳压模块实现低静态耗电和大电流带载功能,通过线性降压模块的线性降压作用实现无辐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稳压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锂离子电池BMS的串数越来越高,电压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市场对锂离子电池信息的可视化,智能化要求,BMS需要增加MCU等智能控制单元,这些单元必须配备合适的耐高压稳压电路。同时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重视,以及锂离子电池行业要求BMS降低静态功耗,延长锂离子电池使用时间,所以在BMS里的设计一个低功耗稳压电源电路成为关键。目前市场常用的单元供电稳压电源电路主要是DC-DC降压电路,通常由DC-DC降压IC芯片及电感等元件组成,但是这种降压电路存在输出开关噪声大、功耗高、辐射大、输入耐压低及成本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稳压电源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稳压电源电路采用DC-DC降压电路存在开关噪声大、功耗高、辐射大、输入耐压低及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直流稳压电源电路,所述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模块,其控制端连接控制信号和使能信号,其输出端接地,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和使能信号的状态导通或者关断;
第二开关模块,其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输入端,其输入端连接电池的输出端,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时导通;
初级稳压模块,其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输出端,用于对所述电池输出的电压进行稳压得到第一电压;
线性降压模块,其输入端连接所述初级稳压模块的输出端,用于对所述第一电压进行降压后输出第二电压。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初级稳压模块以及线性降压模块,第一开关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和使能信号的状态导通或者关断;第二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导通时导通;初级稳压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池输出的电压进行稳压得到第一电压;线性降压模块用于对第一电压进行降压后输出第二电压。本发明通过第一开关模块的开关特性以及MCU的IO口和外部设备使能信号来实现电路的通断,从而实现第一开关模块的可控制和低功耗特性,通过初级稳压模块中电阻的分压限流和稳压二极管的稳压作用实现高耐压特性,通过初级稳压模块中电阻的分压限流和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实现低静态耗电和大电流带载功能,通过线性降压模块的线性降压作用,无开关元件,从而实现无辐射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稳压电源电路采用DC-DC降压电路存在开关噪声大、功耗高、辐射大、输入耐压低及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科能源系统(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博科能源系统(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26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