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船坞渡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3396.8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6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肖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5/24 | 分类号: | E01D15/24;E01D19/00;E01D19/12;E01D21/00;B63C1/02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郭日志 |
地址: | 11611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船坞 渡桥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船坞渡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包括桥体甲板(1)、桥体主横梁(2)、桥体纵向主要结构(3)、桥体纵向次要结构(4)、甲板上纵向加强结构(5)、桥端转动梁(6)和桥端滚轮结构(7),桥体甲板(1)、桥体主横梁(2)、桥体纵向主要结构(3)、桥体纵向次要结构(4)、甲板上纵向加强结构(5)、桥端转动梁(6)、桥端滚轮结构(7)组装在一起并与码头、浮船坞灵活的连接成一个整体。本发明结构合理、强度好、外观优美,满足各种车辆和工人上下浮船坞的使用要求,此结构布置在码头与浮船坞之间,通过桥端转动梁和桥端滚轮灵活的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强度能够满足通过的车辆载荷以及波浪传递的动态载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船坞渡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船舶进坞维修的过程中,大量的服务车辆(如叉车,高架车等)和工人需要由码头岸边进入到浮船坞上作业,而浮船坞渡桥是车辆和工人的进坞通道。码头岸边到浮船坞间距一般为20米以上的距离,而需要通过的车辆一般宽度为4米,在保证车辆通过的宽度要求下,这造就浮船坞渡桥是一个窄长的形体,所以桥体的整体强度以及变形很难得到保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将浮船坞渡桥简化为一个简支梁,根据浮船坞渡桥的使用工况载荷设计了甲板上纵向加强结构,在结构形式最优最简的情况下满足了桥体的强度,另外,由于浮船坞漂浮在海面,使得桥体和码头岸壁的连接点有着上下和左右的不定位移载荷,如果此位置连接点只是单纯的固定连接,在波浪传递的动态载荷下,结构很容易产生强度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强度好、外观优美,满足各种车辆和工人上下浮船坞的使用要求的浮船坞渡桥结构。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船坞渡桥结构,包括桥体甲板(1)、桥体主横梁(2)、桥体纵向主要结构(3)、桥体纵向次要结构(4)、甲板上纵向加强结构(5)、桥端转动梁(6)和桥端滚轮结构(7),所述桥体甲板(1)、桥体主横梁(2)、桥体纵向主要结构(3)、桥体纵向次要结构(4)、甲板上纵向加强结构(5)、桥端转动梁(6)和桥端滚轮结构(7)固定连接形成浮船坞渡桥主体结构,所述桥端转动梁(6)连接码头岸壁(9),所述桥端滚轮结构(7)与浮船坞(8)滑动搭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强度好、外观优美,满足各种车辆和工人上下浮船坞的使用要求的浮船坞渡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船坞渡桥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桥体甲板(1)、桥体主横梁(2)、桥体纵向主要结构(3)、桥体纵向次要结构(4)和桥端滚轮结构(7)进行固定连接,再与甲板上纵向加强结构(5)固定连接,根据日常行驶通过的车辆载荷计算得出桥体结构构件及其加强结构构件的规格和材质,对受力比较集中的区域进行构件规格的加大,对于受力比较弱的区域进行开减轻孔的处理,最终使得桥体整体结构达到最优;
B、对于桥端转动梁(6)先进行本身的结构设计和组合焊接,再与桥体通过桥端转动梁(6)上的转动轴(10)进行组装;
C、对浮船坞渡桥结构进行直接有限元强度校核计算,并对桥体的首尾两端的承力结构、转动轴附近的支撑结构及甲板上纵向加强结构(5)的上面板进行相应优化加强,以保证桥体本身及受力集中区域的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所述步骤B中,在对桥端转动梁(6)本身的结构设计时,对转动梁(6)及其转动轴(10)设计为允许桥体在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灵活结构形式,最终发挥连接桥体和码头的作用。
本发明一种浮船坞渡桥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桥端转动梁的设计则解决了在波浪传递的动态载荷下,结构很容易产生强度破坏的难题,通过梁上的转动轴使得桥体可以左右的自由转动,而转动梁上的眼板与码头岸壁结构的销接可以解决桥体的上下转动,大大的卸掉了由于波浪传递的动态载荷,在保证结构强度满足日常通过车辆和工人的情况下,创新设计并优化结构形式,通过甲板上纵向加强结构有效地保证了桥体强度,同时转动梁的设计使得波浪传递的动态载荷得到了妥善的处理,桥体整体外形采用对称设计,美观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33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抽取花洒
- 下一篇:一种实现定位解算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