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通道快速补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33808.8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4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菊;周良;周财华;童玥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勒普(杭州)流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3/02 | 分类号: | F04B43/02;F04B53/00;F15B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顾晨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通道 快速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通道快速补油结构,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设有泵腔,所述缸体内设有油池,所述泵腔内设沿泵腔活动的柱塞,所述缸体的一侧设有泵头,所述泵头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单向阀组,所述缸体上端设有与油池连通的快速排空阀,所述缸体内设有密封腔,所述快速排空阀与泵腔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缸体下端设有与油池连通的快速补油阀,所述快速补油阀与泵腔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密封腔内设有隔膜,所述泵腔靠近隔膜的一侧设有限位阀,所述缸体的上端设有泵腔连通的泄压排空组阀。采用双通道快速补油结构,可以快速补油排空,泵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补油、排空,快速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膜泵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通道快速补油结构。
背景技术
液压隔膜泵的核心技术是液压循环系统的压力平衡与稳定。传统的液压系统是单通道结构。大流量液压隔膜泵在安装、检修后或长时间停泵后,传统的液压系统补油排空需要时间较长。另外,现有技术中的隔膜在使用时,隔膜的限位固定稳定性较差,且密封性液较差,故此亟需开发一种双通道快速补油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通道快速补油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通道快速补油结构,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设有泵腔,所述缸体内设有油池,所述泵腔内设沿泵腔活动的柱塞,所述缸体的一侧设有泵头,所述泵头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单向阀组,所述缸体上端设有与油池连通的快速排空阀,所述缸体内设有密封腔,所述快速排空阀与泵腔之间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缸体下端设有与油池连通的快速补油阀,所述快速补油阀与泵腔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密封腔内设有隔膜,所述泵腔靠近隔膜的一侧设有限位阀,所述缸体的上端设有泵腔连通的泄压排空组阀。
优选地,所述密封腔内设有设置在隔膜两侧的前护模板和后护模板,所述前护模板和后护模板之间形成对隔膜限位的限位槽,所述前护模板靠近隔膜的一侧以及后护模板靠近隔膜的一侧均设有若干个密封槽。
优选地,所述限位槽内设有缓冲垫。
优选地,所述前护模板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后护模板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前护模板和后护模板之间且贯穿隔膜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在第一安装槽内设有第二螺栓套,所述螺栓的另一端在第二安装槽内设有第一螺栓套。
优选地,所述螺栓在第二安装槽内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靠近前护模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靠近前护模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活塞轴,所述第一活塞轴靠近前护模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固定在前护模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第一活塞轴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螺栓在第一安装槽内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靠近后护模板的一侧设有第四活塞,所述第四活塞靠近后护模板的一侧设有第二活塞轴,所述第二活塞轴靠近后护模板的一侧设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固定在后护模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活塞和第四活塞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第二活塞轴的外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时,开机前先将快速排空阀、快速补油阀打开,启动泵开始运行,当柱塞向右运行时,油池内的液压油快速进入泵腔内,第一单向阀阻止空气吸入。当柱塞向左运行时,泵腔内的空气经第一单向阀,快速排空阀排出,此时第二单向阀阻止泵腔内的液压油回流到油池内。柱塞往复几次即可关闭快速补油阀、快速排空阀,进入单通道自动补油、排空状态,当泵腔缺油时,自动补油阀会自动向泵腔补油,当泵腔的液压油超量时泄压排空阀组会及时排出多余的油泄压。当油腔内产生空气时,泄压排空阀组会及时将空气排出腔外,确保液压隔膜泵正常运行,采用双通道快速补油结构,可以快速补油排空,泵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补油、排空,快速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勒普(杭州)流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戴勒普(杭州)流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38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