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菲并咪唑稠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34503.9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1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王进政;汪康;王永光;孙向南;金成寿;马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H10K50/17;H10K50/16;H10K85/6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于刚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咪唑 稠环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菲并咪唑稠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属于化学及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该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式中,n选自0‑5的整数;X1、X2、X3独立地选自N或C;L1、L2独立地为连接键、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元至30元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0‑C30稠环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5‑C30螺环基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以菲并咪唑稠环为母核,含氮杂环的存在破坏了分子对称性,避免分子间的聚集作用,具有分子间不易结晶、不易聚集、具有良好成膜性的特点;另外,由于N原子有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因此,该化合物有着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及有机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菲并咪唑稠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显示系统的性能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显示器具有高亮度、高分辨率、宽视角、低能耗成为研究热点。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技术能够满足人们的上述需求,同时具有较宽的工作温度、可实现柔性显示等其他优点,因此继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LCD(液晶显示)、PDP(等离子显示)平板显示器后成为了新一代平板显示的新宠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也被誉为具有梦幻般显示特征的平面显示技术。
通常,OLED发光器件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组成。空穴传输层HTL负责调节空穴的注入速度和注入量,电子传输层ETL负责调节电子的注入速度和注入量,一般有机材料的电子迁移率很低,而空穴迁移率较高,是电子迁移率的10-100倍,这样器件内部的电子-空穴不平衡,从而使得器件效率降低,效率衰减较快,稳定性降低等。
为了提高电子的注入和传输,需要采用高迁移率的电子注入、传输材料。化合物需要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换温度(Tg),广泛常用的化合物有Bphen、TPBi、BCP、BAlq、TAZ等。而在一些发光器件中,尤其是蓝光器件中,需要化合物的三线态能级高于发光染料的三线态能级,从而将激子充分地限制在发光层中。对于化合物,通常要求其LUMO能级较小,且一般含有吸电子基团,如卤素、吡啶、三嗪、三唑、羟基等,有利于得到电子,主要传输电子,且LUMO能级要尽可能地与阴极的功函数匹配,这样就能最大地有利于电子的注入和传输,同时,化合物的HOMO要尽可能地大,这样能够起到阻挡发光层中空穴到阴极的传输,使得更多的空穴限制在发光层中形成激子并产生发光,因此化合物通常也可以被称为空穴阻挡材料。
因此,研发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化合物以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是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菲并咪唑稠环类化合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菲并咪唑稠环类化合物,其结构通式为式I:
式中,n选自0-5的整数;X1、X2、X3独立地选自N或C;
R1-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10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2-C30烯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元-30元环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元-30元杂环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3元-30元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1-C30烷氧基、与相邻取代基连接形成的单环C3-C30脂肪族环或3元-30元芳香族环中的至少一种;且R1-R4的位置为所在环的任意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45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