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饲料添加剂、饲料及饲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5306.9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4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纯锦;周虚;赵子骄;陈璐;袁晨丰;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A23K50/10;A23K20/142;A23K20/189;A23K10/16;A23K10/12;A23K20/28;A23K20/147;A23K1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欢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饲料添加剂 饲料 饲喂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动物营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饲料添加剂、饲料及饲喂方法。该饲料添加剂包括N‑氨甲酰谷氨酸3~5份、酶制剂2~4份、酵母培养物1~5份和促生长剂0.6~1份。本发明将N‑氨甲酰谷氨酸、酶制剂、酵母培养物和促生长剂配合使用,组方科学,可有效提高鹿茸的产量。且饲料添加剂配方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安全、无副作用,可以提高公鹿血液循环、提高营养利用效率,使更多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流输送到鹿茸部位被吸收和利用,进而达到提高鹿茸产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饲料添加剂、饲料及饲喂方法。
背景技术
提高鹿茸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梅花鹿和马鹿杂交增加产茸量,但是这样会降低鹿茸的品质。其他的技术还有利用激素处理公鹿,但是会造成激素残留,影响鹿茸品质,同时,还会伤害公鹿健康。也有用中草药提高鹿茸的技术,但是,成本高,效果不稳定,不易广泛推广。
影响鹿茸生长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营养、环境、管理等方面,其中营养是主要因素。鹿的营养水平是鹿茸生长的基础,要想获得优质高产的鹿茸,必须提供给公鹿全价饲料。生茸期营养不良,鹿茸生长迟缓、茸角小瘦,甚至在茸体上留下营养不良的痕迹。要供给足够的蛋白质饲料如豆饼、豆粕等,成年梅花鹿生茸前期精料补充料中蛋白质饲料添加16%~26%,粗蛋白水平达14.5%,生茸期精料补充料中蛋白质饲料添加18%~28%,粗蛋白水平达16%时,比较适宜。饲粮精粗比以1:1比较适宜。生茸期保证钙磷饲料的供给,玫瑰精油,前期钙磷饲料满足供应,后期为减缓鹿茸的骨化速度,可适当减少用量。
科学试验及生产实践证明,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提高鹿茸产量。饲料添加剂主要补充微量的并且是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抗生素以及调节鹿对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率的非营养性添加剂如过瘤胃素等。过瘤胃素可以减少蛋白质在瘤胃内的分解代谢,而使一部分营养物质进入后段消化道消化吸收,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实践表明,在鹿的精料补充料中添加鹿用添加剂(预混料),可以提高鹿茸产量13.49%~32.67%。
然而,目前市场上动物饲料添加剂种类虽然繁多,但用于鹿的饲养的较为少见,且在促进鹿的生长、健康以及提高鹿茸的产量、品质等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能够有效提高鹿茸产量和品质,且安全无副作用的饲料添加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饲料添加剂、饲料及饲喂方法,该饲料添加剂可有效提高鹿茸产量且安全无副作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饲料添加剂,以重量份计,包括:
N-氨甲酰谷氨酸3~5份、酶制剂2~4份、酵母培养物1~5份和促生长剂0.6~1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饲料添加剂以重量份计,包括:
N-氨甲酰谷氨酸3份、酶制剂2份、酵母培养物1份和促生长剂0.6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饲料添加剂以重量份计,包括:
N-氨甲酰谷氨酸5份、酶制剂4份、酵母培养物5份和促生长剂1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促生长剂由植物甾醇和胆囊收缩素抗体组成。所述植物甾醇和胆囊收缩素抗体的质量比为1: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酶制剂为纤维素酶、植酸酶、淀粉酶、β-葡聚糖酶中中的一种或几种。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酶制剂为纤维素酶。
本发明中,酵母培养物为在特定工艺条件控制下由酵母在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基上经过充分发酵后所形成的微生态制品。它由酵母细胞代谢产物和经过发酵后变异的培养基以及少量已无活性的酵母细胞所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53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