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水印技术的数据资源共享安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5624.5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0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倩;王宏刚;刘识;简燕红;张海峰;米娜;崔琪;孙明月;马寒梅;邓祥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21/64 | 分类号: | G06F21/64;G06F21/62;G06F21/60 |
代理公司: | 温州联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61 | 代理人: | 吴娇 |
地址: | 10005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水印 技术 数据 资源共享 安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水印技术的数据资源共享安全方法,所述包括有:步骤一.数据脱敏,对特定的敏感信息通过脱敏规则进行数据的变形;步骤二.数据篡改防护,利用数字签名技术实现防篡改及保护数据产权;步骤三.植入数据水印,通过隐藏在载体中的信息。本发明中,形成了基于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的敏感数据脱敏标准,填补了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数据脱敏标准化的空白。有效的指导了数据脱敏工作,设计并研发线上的全流程作业,优化并方便了数据申请流程,将传统繁琐的线下非信息化流程转化为线上的可视化、简易的线上流程,大大的方便了数据申请工作,实时的了解数据的使用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资源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水印技术的数据资源共享安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结构化、非结构化、海量实时数据、空间地理数据集成需求持续推进,国网公司陆续建成了结构化数据中心、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平台、海量历史准实时数据平台及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四类数据中心”),并为业务系统提供了相应的共享交换、分析展示的数据服务。
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建设应用,初步完成了数据统一管理信息化支撑的基础功能,仍不能完全支撑数据管理的需求,需要在数据台账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流转监测方面进一步提高相应功能;同时按照公司在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的相关要求,需要全面推进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应用安全治理提升,强化内控力度,开展数据安全监测与数据运维监控技术技术研究和应用。
数据安全的主要威胁及来源:数据安全主要包括数据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属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从威胁源上划分主要为内部威胁、外部威胁和自然因素威胁,主要威胁包括:信息泄露: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恶意攻击;通过特定的恶意攻击程序对数据进行破坏,导致无法恢复,数据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隐私、企业商业隐私,甚至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因此亟待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基于水印技术的数据资源共享安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水印技术的数据资源共享安全方法,所述包括有:
步骤一.数据脱敏,对特定的敏感信息通过脱敏规则进行数据的变形;
步骤二.数据篡改防护,利用数字签名技术实现防篡改及保护数据产权;
步骤三.植入数据水印,通过隐藏在载体中的信息,达到确认内容创建者、购买者、传送隐秘信息或者判断载体是否被篡改等目的;
步骤四.数据溯源,记录并涵盖大量关键的信息内容,以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发生变化事件为核心,围绕变化从原因、位置、时间、人、影响条件、变化过程几方面入手并通过数据水印、数字签名等技术手段获取并记录详细的相关信息,并将记录的数据按时间轴顺序依次展示通过纵向、横向分析、比对最终实现数据的精准溯源及数据泄露的事前、事中记录,事后追责;
步骤五:制定数据安全防护标准,在确认敏感数据分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数据脱敏具体需求包括有:
(1)防止生产库中的敏感数据泄漏
通过对生产库中特定敏感信息进行混淆、打乱后再提供给第三方使用;
(2)保证测试、开发、应用阶段的数据关联性
通过脱敏策略和算法,保证脱敏数据有效性、完整性、关系性;
(3)保证数据维护和数据共享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56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