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成分的胶体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35634.9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7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B01J1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弘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9 | 代理人: | 张芳 |
地址: | 637002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埋 分子 亲水性 成分 胶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成分的胶体囊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含小分子亲水性成分的海藻酸/卡拉胶混合溶液与含改性纳米碳酸钙颗粒的蓖麻油乳化,形成由纳米颗粒在两相界面稳定的水/油乳浊液;然后加入葡萄糖酸内酯溶液和氯化钾溶液对内水相中的海藻酸/卡拉胶进行交联固定,即制备出包埋小分子亲水性成分的胶体囊。本发明提供的可包埋小分子亲水性成分的胶体囊,包封率高,负载量大,并且还可实现小分子亲水性成分在长期贮藏中的活性稳定性。本发明制备的胶体囊球形度良好,具有一层或多层改性纳米碳酸钙形成的胶体壳壁结构,解决了以往由于壳壁结构通透性高而导致的仅能包埋生物大分子成分的缺陷,大大提高了胶体囊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胶囊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埋小分子亲水性成分的胶体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胶体囊是一种新颖的以胶体粒子为壳壁结构的新型微胶囊,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在皮克林乳浊液油-水界面可自组装形成有序的球面胶体壳。与传统微胶囊相比,胶体囊在结构上更为稳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机械性能高,主要取决于胶体粒子经有序界面组装后所形成的壳壁的厚度及紧密度;(2)热稳定性良好,这是由于目前可用于制备胶体囊的胶体粒子大部分为无机粒子,例如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碳酸钙纳米粒子、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等,这些无机胶体粒子通常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基于此,在制备和应用胶体囊时,由于其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其所包埋的芯材成分具有更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表现为不易发生泄漏和降解等,最终实现理想的包埋效果。因此,利用胶体囊包埋芯材成分已受到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高度关注。
迄今为止,在胶体囊的制备上,多种化学或物理化学方法已被提出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基于皮克林乳浊液模板法开展胶体囊的制备还具有如下优点:(1)可通过调节胶体粒子的浓度或者乳浊液油水比,实现胶体囊的粒径从亚微米到微米级调控;(2)通过调节壳壁中无机胶体粒子的大小和固定方法,还可以调控胶体囊的渗透性,从而满足小分子成分包埋的需求。总体来说,皮克林乳浊液模板法具有简单易行、条件温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展胶体囊的制备也具有巨大的研究和应用潜力。
小分子亲水性成分是指分子量在500以下的化合物。事实上,目前已发现的大部分的功效成分均为小分子化合物,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分子大都是水溶性的,因此将小分子亲水性成分进行微囊化是一项具有意义的工作。所述的典型的小分子亲水性成分主要包括茶多酚、花青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
小分子亲水性成分在应用过程中通常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该类成分具有高运动活性,在包埋过程中易于穿过传统微胶囊表面和内部细小的孔隙或通道逃出,最终导致其包封率、负载量难以提高。(2)由于传统微胶囊在结构性能上存在不足,使得小分子亲水性成分在储存过程中物理化学稳定性较差,表现为易发生泄漏和(或)降解等。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针对于小分子亲水性成分的微囊化方法,在增强传统微胶囊结构性能的同时还可解决小分子亲水性成分包埋率低,负载量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是本领域一个函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包埋率,高负载量的包埋小分子亲水性成分的胶体囊及其制备方法,以增强其结构性能,并解决现有的微囊化技术中小分子亲水性成分的包埋率低,负载量低、稳定性差等缺点和不足之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师范大学,未经西华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56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