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下的上下盘破碎围岩矿体安全采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35732.2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7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曹帅;宋卫东;李佳建;黄智强;郑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50/00 | 分类号: | E21C50/00;E21F15/00;E21F15/08;E21F15/04;E21F1/00;F42D3/04;F42D1/00;F42D1/08;F42D1/18;F42D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下盘 破碎 围岩 矿体 安全 采矿 方法 | ||
1.一种海底下的上下盘破碎围岩矿体安全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未被封闭的原有下盘脉外沿脉巷道(1)内,采用顶管装置施工顶管穿脉(2)到达矿体(3);
S2、将矿体(3)按照垂直矿体走向布置,划分为相互间隔的矿房和矿柱;
S3、在脉内采准斜坡道(4)、脉内切割巷,并采用锚杆(5)对脉内巷道及时支护;
S4、在空间高度关系上将矿体(3)划分为间隔设置的采切层(6)和预留层(7),采切层(6)采用脉内沿脉巷(8)与斜坡道(4)连通作为出矿通道;回采顺序为自下而上地对采切层(6)进行回采,每层采切层(6)回采时,先回采矿房,再进行矿柱回采;
S5、矿房回采结束后,及时采用混凝土充填体(9)进行胶结填充;矿柱回采结束采用尾砂充填体(10)进行填充;然后转层至上一层采切层(6)进行回采,直至所有采切层(6)回采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顶管装置顶进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在原有下盘脉外沿脉巷道(1)内壁设置用于为顶进液压装置(11)提供反作用力的巷道后座直壁(12);
2)安装液压支架(13)、顶进液压装置(11)及基座导轨(14);
3)将顶管(15)安装在基座导轨(14)上,采用人工或机械在顶管(15)内进行开挖,并配合顶进液压装置(11)进行顶进作业;开挖过程中采用设置于顶管装置内的下盘废石运输设备(16)将下盘废石运出顶管(15)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装置主要由多节截面为圆形或矩形的顶管(15)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矿房规格为宽3.0~6.0m,高3.0~4.5m,矿柱规格为宽2.0~3.0m,高3.0~4.5m;矿房与矿柱的长度为矿体(3)的水平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斜坡道(4)及脉内巷道的工程规格均为宽2.0~5.0m,高3.0~4.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层采切层(6)开采过程中,采用凿岩台车进行回采作业,压顶落矿期间炮眼眼深2.5~3.3m,眼距1.0~1.5m,排距0.6~0.8m,装药密度0.4~0.5kg/m,采用反向柱状连续装药结构,孔口用炮泥填塞0.5~0.8m;控爆眼间距0.6~0.7m,装药密度0.15~0.20kg/m,抵抗线0.5~1.0m,采用不耦合装药结构,起爆采用微差导爆管起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斜坡道(4)内采用局扇加强通风,新鲜风流由斜坡道(4)进入分段巷道,再从分层联络道进入采场;爆破后的污风由斜坡道(4)通过上中段回风系统排至地表;进路局部采用局扇通风,采取压入式与抽出式联合通风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充填体(9)的标号大于等于C7.5,底部灰砂比为1∶20,上部浇面层灰砂比为1∶10、厚度为0.5m;充填前在矿房和矿柱的端部施工充填挡墙,充填挡墙采用木板墙或组合式铁板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573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