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双峰析出的430铁素体抗菌不锈钢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6113.5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1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孙绍恒;薛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6/00;C21D8/02;C21D9/00;C22C33/04;C22C38/02;C22C38/04;C22C38/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富华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双峰 析出 430 铁素体 抗菌 不锈钢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医用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具有双峰析出的430铁素体抗菌不锈钢及制备方法;其成分范围:C 0.005%~0.01%;Si≤0.75%;Mn≤1.0%;P≤0.04%;S≤0.03%;Cr 16~18%;Ni≤0.6%;Cu 2.0~4.0%;其余为Fe和杂质。该抗菌不锈钢经过冶炼、连铸、热轧、冷轧、固溶退火、抗菌退火、时效退火的制备工艺;在制备中添加一定含量的铜,再通过抗菌退火热处理,得到微米级的铜析出,并释放一定量的铜离子,从而赋予不锈钢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的灭杀率高达99%;和时效度低温退火,获得强化效果的析出相及析出纳米尺寸的富铜相,提高材料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峰析出的430铁素体抗菌不锈钢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日益肆虐和耐药性增强的大肠杆菌,国内外科学家广泛开展了抗菌不锈钢的研究,通过在现有不锈钢材料中加入适量的抗菌金属元素,如铜(Cu)、银(Ag)等,使不锈钢整体产生强烈、广谱和持久的抗菌功能,表1为含铜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效果。抗菌不锈钢兼具结构材料和抗菌功能材料的双重特点,既可作为结构材料和装饰美化材料使用,同时也具有抑菌灭菌的自清洁功能,极大地拓宽了抗菌材料的应用领域。现在应用最广泛的是在不锈钢中添加Cu元素。目前已有多种产品问世,包括抗菌不锈钢水槽、抗菌不锈钢空调托盘、抗菌不锈钢餐具、抗菌不锈钢洗衣机滚筒、抗菌不锈钢手术器械、抗菌不锈钢骨科植入物产品等。
表1 含铜抗菌不锈钢对几种微生物抗菌试验结果
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确认。人体对Cu 的摄入量需求为每天2~6mg,摄入不足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贫血或发育迟缓,摄入过多时Cu 会沉积于中枢神经和各脏器,可能引起各种疾病。由于抗菌不锈钢在水中的溶出浓度远远低于人体需要摄入Cu 离子量的下限,因此不会因抗菌不锈钢的使用引起Cu 的过量摄入。此外,Cu2+在杀灭大肠杆菌的同时并不影响有益菌的生长,而且细菌细胞膜也不被破坏。经国家药品和生物制品检验所检测后表明,抗菌不锈钢完全符合国家对医药材料的毒性与人体安全性标准,部分检验结果列于表2中。
表2 抗菌不锈钢材料的安全性检验
在当前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高品质特殊不锈钢功能化要求越来越高。铜元素不仅可以赋予不锈钢抗菌功能而且还是常用的析出强化元素。但是在以往的报道中含铜材料只开发了抗菌功能或者析出强化,本发明通过调控热处理工艺,在抗菌退火之后再次进行低温时效退火,获得双峰析出的富铜相,既赋予了材料抗菌功能,又提高了材料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峰析出的430铁素体抗菌不锈钢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双峰析出的430铁素体抗菌不锈钢的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 C0.005%~0.01%; Si ≤0.75%; Mn ≤1.0%;P ≤0.04%;S ≤0.03%; Cr 16~18%; Ni ≤0.6%;Cu 2.0~4.0%;其余为Fe和杂质。
所述具有双峰析出的430铁素体抗菌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如下:
(1)冶炼:将炼钢原料加入真空感应炉或电弧炉内熔炼并达到上述目标成分;
(2)连铸:将炼好的钢水通过连铸浇成板坯;因为铜元素具有向钢材表面扩散的特性,所以冷却速度要求尽量快,避免铜元素向板坯表面偏聚;
(3)热轧:将厚板在1250℃保温一定时间之后热轧,开轧温度为1100℃,终轧温度为900℃;因为在高温时铜元素会自发向材料表面偏聚,形成富铜区,如果温度高于铜元素的熔点,富铜区会变成液态,热加工时会产生裂纹,因此,热轧开轧温度要低于1100℃;
(4)冷轧:将热轧板进行去应力退火并酸洗之后进行冷轧;
(5)固溶及再结晶退火:将冷轧板在970℃保温一定时间,使冷轧组织完成再结晶过程并且使铜元素固溶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61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