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缺陷碳纳米管催化剂的可控制备方法以其在催化转化醇制备相应酮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536173.7 申请日: 2020-12-23
公开(公告)号: CN112691655B 公开(公告)日: 2023-05-30
发明(设计)人: 许书瑞;李涛;薛兴峰;刘佳贤;叶脉;唐慧莲;揭姿婷;许梦洁;钟国玉;傅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 东莞理工学院
主分类号: B01J21/18 分类号: B01J21/18;B01J37/08;B01J37/10;C07C49/403;C07C49/395;C07C49/10;C07C49/04;C07C47/02;C07C45/38;C07C45/39;C01B32/168;B82Y40/00
代理公司: 义乌市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0 代理人: 牟姣
地址: 523000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缺陷 纳米 催化剂 可控 制备 方法 以其 催化 转化 相应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缺陷碳纳米管催化剂的可控制备方法以其在催化转化醇制备相应酮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缺陷碳纳米管,主要利用金属氧化物在平行碳纳米管表面进行化学钻孔法制得,通过调整氧化物的用量实现一系列不同缺陷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本发明提供的缺陷碳纳米催化材料在催化脂环醇以及脂肪醇方面具有优异的催化效率,其中环己醇制备环己酮的转化率高达85%、环戊醇制备环戊酮的转化率高达71%,正己醇制备正己醛的转化率高达68%。经优化后缺陷碳纳米管与醇的质量比为(0.1‑0.3):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缺陷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氧化醇的应用。

背景技术

每年世界上约消耗一百万吨的醛酮化合物,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氧化而得,而这些醛酮类化合物大多又是通过传统的醇氧化方法得到。传统的氧化方法通常使用化学计量的无机强氧化剂,比如,氧化铬和二氧化锰等。传统的氧化方法不仅增加反应过程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合成过程中往往伴随大量有害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基于此,环境友好型氧化剂,如分子氧、空气及过氧化氢,在温和条件下实现醇的氧化受到了国内外科技与工业届的广泛关注。

关于醇的分子氧催化氧化的催化剂,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者,金属基催化剂因其活性高成为一类典型的催化剂。以Au,Pt等为代表的贵金属催化剂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醇的催化氧化,Costa等以氧化镁为载体,在其表面负载Au,成功制备了Au/MgO催化剂。该Au/MgO催化剂可将苏子醇,异冰片,葛缕醇氧化成相应的醛和酮(Journal ofCatalysis,2012,292,148-156)。此外,过渡金属基催化剂也被用于催化氧化醇制备酮或醛,Xu等发现MnOx在常压条件下可将78%的苯甲醇转化为苯甲醛(Chinese Journal ofCatalysis,2007,28(12):1025–1027)。但是金属催化剂总体面临着价格贵或易于流失金属杂质造成污染等问题。近年来,碳纳米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耐酸碱、环境兼容性等优点有望代替金属催化剂催化醇的催化氧化。但是未改性的碳纳米管,活性位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催化活性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备。碳纳米表面的缺陷结构或孔是碳催化的活性位点之一,而目前制备缺陷碳纳米管的普遍方法是使用酸刻蚀法。但该方法得到的缺陷位不受控制,酸刻蚀过程也容易产生污染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以上碳纳米管缺陷位分布不均匀,活性位得不到充分利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缺陷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氧化醇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缺陷碳纳米管催化剂的可控制备方法,在纯净的平行碳纳米管表面制备一系列缺陷位,所述缺陷位包括扶手型和锯齿型中的一种以上,但不限于其中一种,两种缺陷可以共存。(其中起催化作用的活性位点是暴露的扶手型或锯齿型缺陷位,扶手型或锯齿型缺陷位具体见图1;其中标记为1的是扶手型缺陷,标记为2的是锯齿形缺陷)

上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取平行碳纳米管,在100~120ml浓度为6~12M盐酸溶液中酸洗12~16h,用去离子水冲洗至pH=7.0时,置于真空干燥箱干燥;

②取平行碳纳米管和硝酸盐同时置于30~60ml无水乙醇中,搅拌6~8h,于25℃自然干燥;

③待样品彻底干燥后,将其置于管式炉中,在空气氛围中180~280℃条件下煅烧(0.5~1)h,将煅烧后的样品记为CNTs-x,其中x为碳材料表面金属氧化物的理论含量;

④将CNTs-x置于100~120ml浓度为8~12M的浓盐酸溶液中,在100~120℃的条件下回流3~8h,去除平行碳纳米管表面的氧化物,得到表面含有不同缺陷位的CNTs-x-A,A代表酸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61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