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局部麻醉的取腱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6531.4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5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肖文峰;李宇晟;曾必云;余婕;杨韫韬;周浪;何苗;陶雁;陈洁;蔡梓俊;柳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9 | 分类号: | A61B17/3209;A61M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局部 麻醉 取腱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局部麻醉的取腱器,包括:外管体,外管体上具有沿轴线贯通的空心通道和定位丝穿孔及沿轴线延伸且出口位于外管体不同高度的多个麻醉通道;设置在空心通道内的取腱杆体,取腱杆体的内端具有开口环,开口环可与外管体形成闭口环,且取腱杆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贯穿孔;可穿过定位丝穿孔的定位件,定位件的内端具有C形定位环,C形定位环内设置有弹性横档,弹性横档的两端各连接一套环,一套环与C形定位环固定连接,另一套环套设在C形定位环上;设置在定位丝穿孔内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用于对定位件进行夹持或释放,C形定位环固定连接在定位杆的端部上。利用本发明可进行精准麻醉,且去掉取腱器时能够对取腱处进行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局部麻醉的取腱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骨科运动创伤或者车祸暴力创伤的病人中,暴力导致膝关节扭转产生巨大剪切力和拉力,发生膝关节单一或诸多韧带断裂;在跟腱方面,直接或间接暴力会导致跟腱断裂,倘若完全断裂未及时治愈,断裂两端会产生挛缩;在发育性疾病中,如髌股关节病或者外伤导致的髌股韧带损伤。以上这些疾病均需要自体或同种异体肌腱移植进行手术重建韧带或肌腱的连续性,异体肌腱移植通常会出现排异现象,因而通常会首先考虑自体肌腱重建韧带,手术第一步就是用取腱器套取股薄肌、半腱肌或跖肌用于肌腱重建,取腱完成后,通常需要在人体需要麻醉的位置进行麻醉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由于麻醉位置位于体内,因而需要利用位于人体上的其他的开口进行麻醉,由于有距离差,不仅需要增大麻醉工具的长度,且麻醉位置不易把控,因而就需要注射较多的麻醉液来达到麻醉效果,麻醉完成后需要拔出取腱器继续进行其他操作,由于现有的取腱器只能完成取腱功能,当取腱器拔出后,肌腱会与取腱器分离,当二次需要取腱时,需要重新寻找待取腱的位置,给手术造成一定的难度,降低了手术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局部麻醉的取腱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局部麻醉的取腱器,包括:
外管体,所述外管体上具有沿所述外管体的轴线贯通的空心通道和定位丝穿孔及沿所述外管体的轴线延伸且出口位于所述外管体不同高度的多个麻醉通道;
设置在所述空心通道内的取腱杆体,所述取腱杆体的内端具有一面向所述外管体的开口环,所述开口环可与所述外管体形成闭口环,且所述取腱杆体具有一沿所述取腱杆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贯穿孔;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穿过所述定位丝穿孔对肌腱进行定位,所述定位件的内端具有一C形定位环,所述C形定位环内设置有一弹性横档,所述弹性横档的两端各固定连接一套环,其中,一套环与所述C形定位环固定连接,另一套环套设在所述C形定位环上;
设置在所述定位丝穿孔内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对所述定位件的定位杆进行夹持或释放,所述C形定位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定位杆的端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取腱杆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柄段、直杆段和取腱头,所述取腱头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衔接杆和拉杆,且所述衔接杆与所述直杆段连接,所述拉杆的外径大于所述衔接杆的外径,其中,所述拉杆的外侧面上设有一弧形凹面,且所述弧形凹面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拉杆的靠近所述衔接杆一端的端面上,所述衔接杆的靠近所述拉杆一端的端面呈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弧形凹面之间形成所述开口环,所述开口环与所述外管体形成闭口环时,所述闭口环与径向贯穿所述外管体内端的U形缺口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贯穿孔由依次贯穿所述手柄段、直杆段、衔接杆的第一通孔和贯穿所述拉杆的第二通孔组成,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
进一步地,套设在所述C形定位环上的推压弹簧抵压在两个套环之间,且所述推压弹簧远离所述C形定位环的开口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65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