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7935.5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3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符文彬;宁百乐;吴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符文彬教授针灸养生文化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70203 海南省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估 针刺 疗效 匿针式双盲 实验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和竖向设在其中心的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管由外套管和插设在其内的内套管组成,且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外套管上头套设有永磁环,且二者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内套管的管壁内或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导磁金属丝,且二者的两端平齐;所述永磁环与所述导磁金属丝之间的引力使内套管能在外套管的任意位置停留,可将不同长度的试验用针隐匿在所述针管内。本装置不仅安慰针与治疗针可共用,而且遮蔽效果好,进针操作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理疗装置,具体涉及理疗用的定位或刺激人体特定反射点的针刺装置。
背景技术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目前评估医学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最严谨的科学方法,针刺治疗临床试验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是设计和选择安慰针对照。针灸临床试验中理想的安慰针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它没有或仅有极小的特异治疗作用,从而不影响对针灸治疗作用的准确评估;(2)各个方面都与治疗措施没有区别或尽可能相似,能成功实现盲法研究;(3)安慰针不应影响治疗针必要的手法操作,必须保证正常治疗作用的实现;(4)安慰针还应尽可能简单、安全、易于操作、适用性强。随着对经络实质和针灸作用研究的进展,人们不断提出新的安慰针设计方案。
授权公告号为CN 206183657 U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双盲实验的安慰针,它具有真、假两套针刺套具,两套针刺套具均包括一中空的套管和自所述套管顶部插入所述套管内的针具两部分,所述套管的底部设置有一胶贴,所述胶贴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将所述套管的底部开口封闭;真针刺套具的针具由第一针柄和第一针尖两部分组成;假针刺套具的针具由第二针柄、第二针尖和中间连接件组成,所述第二针尖为平头针尖;而且第一针柄和第二针柄与相应套管的卡口之间通过该螺纹面过渡配合连接,在进行上下提插动作时,假针刺套具与真针刺套具一致,在可提插范围内可以让针具在固定的高度停留,不会弹回或掉落(见其说明书第[0018]段及第[0011]和第[0027]段)。由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上述方案可见,其明显存在下述缺陷:1、“针柄与相应套管的卡口之间通过该螺纹面过渡配合连接”,虽然可使“针具在固定的高度停留,不会弹回或掉落”,但是只能顺着所述螺纹捻动针柄进针,其进针速度显然受到所述螺纹限制;2、真针和假针的针柄上设置螺纹,假针针身中间串设有连接件(如弹簧),因此所述的真针和假针都必需定制,无疑要增加成本;3、一旦针身的长度确定就无法根据针灸治疗的要求来改变进针深度,因此还必须根据当前腧穴的进针深度来定制针身的长度或定制套管的长度;4、真针在治疗时必须要刺穿套管底部的胶贴,明显会污染针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该装置既无需根据治疗的腧穴定制,而且可直接与市售的试验用针配合使用,同时还可自由选择进针速度。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针管和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针管由外套管和插设在其内的内套管组成,且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外套管上头套设有永磁环,且二者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内套管的管壁内或内壁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导磁金属丝,且二者的两端平齐;在竖直状态下,所述永磁环与所述导磁金属丝使之间所产生的引力使所述内套管的外壁贴附在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上,且二者之间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大于等于所述内套管与导磁金属丝的重量之和;所述的外套管和内套管均为非透明的医用塑料,且所述内套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套管的长度;
所述的底座为圆盘形,其下表面设有与该底座等径的圆形粘接片,二者体内沿中轴线设有上下贯穿的圆孔;所述外套管的下头固定在所述的圆孔内,且下端面与所述圆形粘接片的下表面平齐,上端面延伸出所述的底座;
所述圆形粘接片由双面胶带制成,其下表面粘贴有圆盘形的易撕防护贴,该易撕防护贴的圆周面向外延伸有一易撕凸耳。
为了便于拿取,上述方案中的底座的上部向内收缩成正六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符文彬教授针灸养生文化研究院,未经海南符文彬教授针灸养生文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79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