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177℃热氧条件下3000h的环氧发泡结构胶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38026.3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2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冬;王德志;张杨;曲春艳;李洪峰;刘长威;冯浩;宿凯;肖万宝;赵立伟;王海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79/08;C09J181/06;C09J171/10;C09J11/04;C09J11/06;C09J11/08;C08J9/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77 条件下 3000 发泡 结构 胶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177℃热氧条件下3000h的环氧发泡结构胶膜,其特征在于耐177℃环氧发泡胶膜按照质量份数是由75-100份的环氧树脂、10-25份的热塑性树脂、2-5份的发泡剂、7-16份橡胶弹性体、4-10份无机填料、1-4份抗氧剂和15-30份的固化剂制成;其中所述的环氧树脂是由所述双官能Cardo环氧树脂、联苯酚醛环氧树脂、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三官能环氧树脂的重量比为(3~5):(2~3):(1~2):1的比例组成;所述固化剂由4,4’-二氨基二苯砜、醚酮结构芳香二胺和酰亚胺环的碳硼烷二胺按重量比(3~4):(2~3):1组成;所述发泡胶膜中的热塑性树脂均由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芳醚腈酮和聚醚砜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177℃热氧条件下3000h的环氧发泡结构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发泡胶膜按照质量份数是由80-90份的环氧树脂、15-20份的热塑性树脂、3-4份的发泡剂、8-15份橡胶弹性体、6-8份无机填料、2-3份抗氧剂和20-25份的固化剂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177℃热氧条件下3000h的环氧发泡结构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E-31、E-20、E-35或E-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177℃热氧条件下3000h的环氧发泡结构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胶膜中的橡胶弹性体由核壳橡胶粒子MX-125、MX-257及MX-416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177℃热氧条件下3000h的环氧发泡结构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结构胶膜中的无机填料由铝粉、陶土、纳米蒙脱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177℃热氧条件下3000h的环氧发泡结构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结构胶膜中的抗氧化剂由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十八碳醇酯、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烷基醇季戊四醇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177℃热氧条件下3000h的环氧发泡结构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结构胶膜中的发泡剂由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甲酰胺或对甲苯磺酰肼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8.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177℃热氧条件下3000h的环氧发泡结构胶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按照质量份数称取75-100份的环氧树脂、10-25份的热塑性树脂、2-5份的发泡剂、7-16份橡胶弹性体、4-10份无机填料、1-4份抗氧剂和15-30份的固化剂;
二、将步骤一称取的环氧树脂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状态下升温至90-100℃下保温10-15min,混合均匀后升温至220-230℃,分三次加入热塑性树脂,在搅拌的状态下保温60-70min,待热塑性树脂全部溶解后降至室温,取出备用;
三、将称好的橡胶弹性体、发泡剂、无机填料、抗氧剂及固化剂,先进行粗混,然后在三辊研磨机细混三遍,物料均匀无颗粒即可,放入盛料器中备用;
四、将步骤二制备的改性树脂进行加热,待柔软后放入事先加热的捏合机中进行搅拌,5min后加入步骤三制备的混合物料,盖上机盖,慢速捏合20-25min后取出胶料,备用;
五、采用双辊对步骤四制备的胶料压延成膜,完成耐177℃热氧条件下3000h的环氧发泡结构胶膜的制备;其中,所述的压膜温度为70-7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耐177℃热氧条件下3000h的环氧发泡结构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三辊研磨机细混三遍是在通冷水情况下,辊面温度范围为35~45℃的条件下进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802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