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渗作用的垃圾填埋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38297.9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1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于龙;黎蓓;刘淞华;史沛文;陶茜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31/00;B09B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纪元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渗 作用 垃圾 填埋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渗作用的垃圾填埋场,开设的基坑底面上敷设有第一黏土层;第一黏土层顶部设有底面防渗膜组,其与设于基坑侧壁的侧面防渗膜组连接形成填埋场基坑壁外围的防渗系统;每层垃圾填埋层之间采用黏土层间隔设置,最顶部的垃圾填埋层上还铺设有一层黏土层,以铺设顶面防渗膜组,顶面防渗膜组周圈分别与侧面防渗膜组顶部周圈重叠并固定,形成封闭的垃圾填埋场结构;第一黏土层上开设有若干主盲沟,并与基坑侧壁的废液导出管相连通,从而将垃圾分层填埋后流入所述底面防渗膜组的废液导出,本发明整体结构能有效避免垃圾产生废液残留在填埋场内,降低填埋场内垃圾腐化后对填埋场上渗透膜的腐蚀性,进而避免防渗膜的破损渗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填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渗作用的垃圾填埋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垃圾产量也大大增加,以往我国对大部分生活垃圾的处理均采用简单填埋的方式,通过将生活垃圾挖坑填埋,通过长时间的风化等完成垃圾的降解。但是,由于前期填埋场处理不规范的问题,导致长期填埋的垃圾在自身降解的过程中产生大量腐蚀性垃圾和污染渗滤液,并且污染渗滤液等通过渗入地下水层,对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垃圾场周边人员的正常生活。
为了解决现有垃圾腐化过程中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现有垃圾填埋场通常是采用防渗材料将地面与垃圾接触部位覆盖住,避免垃圾渗滤液进入地下水发生污染;然后再通过在垃圾场的底部铺设排水管道,将垃圾渗滤液引出场外。
传统技术中大范围防渗材料多采用黏土,虽取得良好防渗效果,但是工程量大,且工程质量不易保证。因此工程界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寻求一种便于施工、造价低廉、性能可靠的防渗材料,目前两布一膜结构的复合土工膜广泛应用于尾矿坝、土石坝、水库、渠道、垃圾卫生填埋等领域取得良好效果。
但是在垃圾填埋场采用防渗膜来阻隔渗滤液渗漏的过程当中,由于垃圾填埋场整体占地面积大,垃圾堆积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往往会分布在填埋场底部,容易造成渗透,填埋场一旦发生渗漏,其渗漏液不仅会渗入到土壤和地下水中,而且还直接污染着大气,一方面仍然需要对防渗材料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在垃圾填埋坑中设计排水结构将废液排出十分必要,为了避免渗滤液在填埋场的堆积,往往需要在填埋场底部开设多个通孔来接入排水管,而排水管与防渗膜的焊接处最容易破损泄漏,导致垃圾填埋场的防渗能力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渗作用的垃圾填埋场,用以解决现有填埋场坑底废液容易残留在填埋场内且防渗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防渗作用的垃圾填埋场,开设的基坑底面上敷设有第一黏土层;
且所述第一黏土层顶部设有底面防渗膜组,其与设于基坑侧壁的侧面防渗膜组连接形成填埋场基坑壁外围的防渗系统;
每层垃圾填埋层之间采用黏土层间隔设置,形成多层垃圾分层填埋结构,并且最顶部的垃圾填埋层上还铺设有一层黏土层,以铺设顶面防渗膜组,所述顶面防渗膜组周圈分别与侧面防渗膜组顶部周圈重跌并固定,以形成封闭的垃圾填埋场结构;
所述第一黏土层上开设有若干主盲沟,且与基坑侧壁的废液导出管相连通,从而将垃圾分层填埋后流入所述底面防渗膜组的废液导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面防渗膜组、侧面防渗膜组以及顶面防渗膜组,包括防渗膜以及作为保护层设置于其上下两侧无纺布层;并且在所述底面防渗膜组和侧面防渗膜组的防渗膜与下层无纺布之间设有膨润土层,在顶面防渗膜组的防渗膜和上层无纺布之间设有膨润土层,膨润土层中设有若干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盲沟包括第一主盲沟、第二主盲沟以及第三主盲沟,其中所述第一主盲沟布置在坑底四周以收集基坑各处的废液,且均与第二主盲沟连接以将废液汇集其中,且所述第三主盲沟一端与第二主盲沟连通,另一端与废液导出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82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果蔬红外压差膨化干燥装备及工艺
- 下一篇:一种电刺激微电极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