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变体飞行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8476.2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0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蒋维安;纪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C37/02 | 分类号: | B64C37/02;B64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赵浩竹 |
地址: | 61830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变体 飞行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变体飞行器,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包括包括机身框架,所述机身框架连接有至少两个驱动组件,每个所述驱动组件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臂,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支撑臂旋转,每个所述支撑臂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连接有旋翼。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可将支撑臂4旋转到机身框架上方以减小整机尺寸,并防止旋翼被碰撞损坏,便于在狭小空间飞行以及方便携带和运输;在开放空间飞行时通过变体减小旋翼间及旋翼与机体间的气动干扰减小阻力、提高速度、节约电能,并提高姿态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机身框架可为多边形、矩形、菱形、圆或椭圆形、三角形、一字型等任意形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变体飞行器。
背景技术
多旋翼飞行器,是一种具有两个及以上旋翼轴的特殊的飞行器,其通过每个轴上的旋翼电机转动带动旋翼从而产生升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旋翼飞行器简单易用的使用特点使其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但是,现有的旋翼飞行器的支撑臂在飞行中基本是固定在机身上的,而若飞行器的旋翼中心之间的距离较小,则飞行器的灵活性增加而稳定性就会下降,因此其尺寸一般比较大。这就使这些飞行器较难通过一些空间较小或空间大小不一的复杂环境(例如将快递送达居民小区内的指定住户阳台或室内);同时由于在飞行的过程中尺寸不能调整,难以随空间或环境(如建筑或树木密集的高风险区域)或重量(例如装、卸货以后)调整最佳构型;此外,停放时占用空间较大也不方便停放或使得携带数量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变体飞行器,解决现有技术中飞行的过程中尺寸不能调整,难以随空间或环境或重量调整最佳构型;此外,停放时占用空间较大也不方便停放或使得携带数量受到限制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变体飞行器,包括机身框架,所述机身框架连接有至少两个驱动组件,每个所述驱动组件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有支撑臂,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支撑臂旋转,每个所述支撑臂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连接有旋翼。
工作原理:需要对旋翼位置进行调整或改变飞行器尺寸时,打开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支撑臂转动,支撑臂旋转带动旋翼移动到需要的位置,然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旋翼转动进行飞行。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可在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在空中对支撑臂进行旋转。驱动组件2接收到电流后既可以顺时针360度旋转,也可以逆时针360旋转。通过设置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支撑臂进行360°内任意角度的旋转,可以按需将支撑臂旋转到机身框架上方以此减小整机的宽度,便于在狭小空间飞行,并避免旋翼被碰撞损坏,在不使用时方便携带和运输,在开放空间飞行时通过变体,减小各旋翼之间的气动干扰、减小旋钮气流与机体之间的气动干扰,不仅减小旋翼气流产生的阻力和机体受到的阻力进而提高飞行速度并节约电能,而且提高了姿态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更稳定、快速、节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为带减速并且具有自锁能力的驱动组件。如涡轮蜗杆减速器、大齿比减速器、角位移伺服系统等。
通过设置驱动组件为带减速并且具有自锁能力的自锁驱动组件,能够减慢支撑臂旋转的速度,便于支撑臂位置的精准调节,并利用具有的自锁特性,保证变体重构后的飞行器其支撑臂能够保持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数量为偶数,且所述驱动组件均相对设置。
通过将驱动组件数量设置为偶数,且使驱动组件相对设置,能够使两个相对的驱动组件同时工作改变支撑臂的位置,减小干扰力矩,保持在空中悬停或飞行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为四个,四个所述驱动组件在机身框架上相对设置。
通过设置四个驱动组件,能够使两个相对的驱动组件同时工作改变支撑臂的位置,另外两个驱动组件可以不工作,保持飞行器在空中稳定悬停,可以根据所需通过的空间的大小,通过旋转支撑臂来改变该飞行器的尺寸,以保证其在各种空间条件下的通过性。例如,可以将快递等物品送达尺寸较小的阳台或平台或室内;又如,可以携带必要设备在森林中或建筑物内部穿梭搜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未经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84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