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等离子有机固废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39677.4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5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牛瑞胜;张传兵;王杰;徐亚慧;赵曙光;侯亚平;徐漫漫;张高洁;刘洪涛;王森;荣中原;赖明建;苏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夏碧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10 | 分类号: | F23G5/10;F23G5/44;F23G5/46;F23J1/08;F23J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动力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75 | 代理人: | 林超;董钢 |
地址: | 450099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 有机 处理 装置 | ||
一种等离子有机固废处理装置,包括固废反应器、熔融收集池以及引气装置;固废反应器上设有等离子发生器、有机固废进料口、出气口以及出料口;所述引气装置相对于所述出气口设置,用于收集所述废气,且在所述引气装置与所述出气口之间设有第一水封装置;所述熔融收集池设有熔融体进口,所述熔融体进口相对于所述出料口设置,用于收集所述熔融体;且在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熔融收集池的所述熔融体进口之间设有第二水封装置。本发明提供的等离子有机固废处理装置,可实现对有机固废的处理,并对处理过程的废气和熔融体进行灵活有效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理,可对固废反应器内部压力进行综合调节与控制,具有高效、安全、稳定的特点,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有机固废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在固体废弃物中,有机固体废弃物(简称有机固废)因为富含有机物,而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需要采取妥善措施进行处理。尤其是在石油化工行业、焦化行业废水处理污泥固废中,有机物含量高,包括原油、沥青质、絮凝剂等各类污染有机物和烃类,同时还包括以二氧化硅为主的泥砂等无机固体颗粒物,成分非常复杂,处理难度极大,如不妥善处置,会对河流、土壤、地下水、大气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目前固废处理方法主要采取填埋和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但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目前可供填埋的用地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选用,因而目前采用焚烧的处理方式越来越多,采用焚烧高温氧化的方式,使得固废中的有机物等污染物得到处理,但该处理的实际过程中存在二噁英产生以及难以有效处理的问题,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进一步危害,因而其实际推广应用也受到一定影响。
利用等离子发生器激发等离子,利用其产生的高能离子的高焓、强氧化性和高温特性,可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熔融处理,并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因此相应的开发出一种等离子有机固废处理装置就具有非常有益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有机固废处理装置,旨在实现对有机固废的处理,并对处理过程的废气和熔融体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有机固废处理装置,所述等离子有机固废处理装置包括:包括固废反应器、熔融收集池以及引气装置;
所述固废反应器上设有等离子发生器、有机固废进料口、出气口以及出料口;所述等离子发生器用于提供降解熔融热,将有机固废降解熔融,产生废气及熔融体;
所述引气装置相对于所述出气口设置,用于收集所述废气,且在所述引气装置与所述出气口之间设有用于两者密封连接以及泄压的第一水封装置;
所述熔融收集池设有熔融体进口,所述熔融体进口相对于所述出料口设置,用于收集所述熔融体;且在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熔融收集池的所述熔融体进口之间设有用于两者密封连接以及泄压的第二水封装置。
优选的,所述引气装置包括引气罩以及与所述引气罩连接的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上设有控制阀和压力变送器。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输气管道另一端连接的废气净化装置以及与所述废气净化装置连接的余热锅炉。
优选的,所述固废反应器的器体顶部及四周内壁设有多层耐火材料、以及多个均匀分布的径向穿过所述多层耐火材料的锚固钩,所述四周内壁的多层耐火材料底部设有耐火砖;
所述多层耐火材料由外之内依次为耐火浇注料和陶瓷针刺毡。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熔融收集池下方的轨道,所述熔融收集池底部设有与所述轨道配合的滚轮;
所述熔融收集池,还设有升降装置,并在所述升降装置的作用下,能够下降至所述轨道上并沿所述轨道移动。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熔融收集池底部一端的顶推器,在所述顶推器相对端的熔融收集池侧壁上设有溢流口,在所述顶推器作用下,所述熔融体能够被从所述溢流口排出所述熔融收集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夏碧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夏碧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96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