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自主航行器X型舵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39746.1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1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冯朝;向伟;席晓犇;熊华乔;唐文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G8/20 | 分类号: | B63G8/20;B63G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会允 |
地址: | 44300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自主 航行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自主航行器X型舵控制方法,属于水下自主航行器控制技术领域,该控制方法能够提高航行器的机动性,使航行器在水面和水下稳定航行。首先取水下自主航行器坐标系Oxyz;设置四个舵面分别与Oy轴和Oz轴成45°角,形成X型舵分布;其次将水下自主航行器中舵机系统上电后,舵角指令正常下达,并反馈正常;再次将X型舵投影至Oy轴和Oz轴上,以Oy轴舵角控制垂直方向运动,Oz轴舵角控制水平方向运动,根据航行控制所需要深度保持的水平舵、航向保持的垂直舵、不产生翻滚力矩的差动舵,得到X型舵与十字舵的舵角转换公式;最后反推X型舵中四个舵角的大小,并对舵角进行限幅,从而实现X型舵的航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自主航行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自主航行器X型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水下自主航行器在水面航行时,垂直舵角上部分受航行器浮力的影响,舵面可能在水面以上,从而影响水面操纵性;水下航行时,在同等舵面积的情况下,X型舵舵效较十字舵有较大的提升,对不超基线的水下航行器而言,有较大的优势,方便航行器布放回收。
目前在水下自主航行器的控制技术领域,针对十字型舵的控制方法较多,如何设计针对X型舵的控制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发挥X型舵的舵效,在保证水下自主航行器稳定航行的基础上,提高水下自主航行器的机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自主航行器X型舵控制方法,能够提高航行器的机动性,使航行器在水面和水下稳定航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水下自主航行器坐标系Oxyz,O为航行器的浮心,Ox沿水下自主航行器的纵轴指向前方,Oy轴垂直于Ox轴指向上方,Oz轴垂直于Ox轴和Oy轴,其方向使坐标系成为右手系;设置四个舵面分别与Oy轴和Oz轴成45°角,形成X型舵分布;
步骤2、水下自主航行器中舵机系统上电后,舵角指令正常下达,并反馈正常;
步骤3、将X型舵投影至Oy轴和Oz轴上,以Oy轴舵角控制垂直方向运动,Oz轴舵角控制水平方向运动,根据航行控制所需要深度保持的水平舵、航向保持的垂直舵、不产生翻滚力矩的差动舵,得到X型舵与十字舵的舵角转换公式;
步骤4、反推X型舵中四个舵角的大小,并对舵角进行限幅,从而实现X型舵的航行控制。
进一步地,根据水下自主航行器的X型舵分布,以右上角舵为δ1,逆时针依次为δ2、δ3、δ4。
进一步地,步骤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定义舵角正负:水下自主航行器的水平舵角为δe,水下自主航行器的垂直舵角为δr,从艉向艏看,右舵和下舵为正;航行器X型舵分布,以右上角舵为δ1,逆时针依次为δ2、δ3、δ4,从艉向艏看,δ1和δ3右下舵为正,δ2和δ4左下舵为正。
步骤302、根据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受力分析,即航行控制所需要深度保持的水平舵、航向保持的垂直舵,得到:
步骤303、增加横滚控制,X型舵的四个舵对水下自主航行器产生的翻滚力矩对应的差动舵角为δd,用于平衡潜航器在水下由于自身衡重所引起的横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97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