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模板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40010.6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6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姜科;于跃;王文奇;张永敏;杨锦韬;牛德伟;曲俊鹏;逄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3/06 | 分类号: | B24B23/06;B24B55/10 |
代理公司: | 青岛申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3 | 代理人: | 窦正洋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板 打磨 装置 | ||
1.一种钢模板打磨装置,包括打磨头(1000)与握杆(2000),所述握杆(2000)连接至所述打磨头(1000)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头(1000)包括吸尘机构(1100)与打磨机构(1200),所述吸尘机构(1100)包括吸尘罩(1110)、吸尘风机(1120)以及排风管(1130),所述吸尘风机(1120)设置于所述吸尘罩(1110)中并连通至所述排风管(1130),所述排风管(1130)末端通过软管(3000)连接有除尘袋;所述打磨机构(1200)安装至所述吸尘罩(1110)中,所述打磨机构(1200)包括驱动机(1220)以及打磨带(1231),所述驱动机(1220)带动所述打磨带(1231)运动,所述打磨带(1231)的底部水平并与所述吸尘罩(1110)的底面齐平;所述吸尘罩(1110)的底部外侧设置有过滤刷(1114);所述打磨带(1231)为环状,所述打磨带(1231)缠绕至打磨辊组(1230)上,所述打磨辊组(1230)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打磨辊(1232),所述驱动机(1220)驱动所述打磨辊(1232)转动;所述吸尘罩(1110)中设置有安装板(1210),所述驱动机(1220)固定至所述安装板(1210)上,所述打磨辊组(1230)一端的固定打磨辊(1233)转动连接至所述安装板(1210)上,所述打磨辊组(123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至所述安装板(1210)的滑轨(1211)上;所述滑轨(1211)设置于所述驱动机(1220)的两侧,所述滑轨(1211)为以所述固定打磨辊(1233)为圆心、以所述打磨辊组(1230)的长度为半径的弧形轨道;所述驱动机(1220)连接至所述固定打磨辊(123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模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带(1231)与所述打磨辊组(1230)均设置有两套,两套所述打磨辊组(1230)相对布置,所述驱动机(1220)通过驱动轮组(1240)分别驱动两根所述打磨带(1231)转动,所述打磨带(1231)的转动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模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1240)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驱动轮(1241),所述驱动机(1220)与其中一所述驱动轮(1241)啮合;两个所述驱动轮(1241)分别驱动一所述打磨辊组(12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模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辊组(1230)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杆(1250),所述打磨辊组(1230)通过所述调节杆(1250)滑动连接至所述滑轨(1211)上,所述调节杆(1250)的一端设置有定位销(1251),所述滑轨(121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销(1251)配合的若干定位孔(12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模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带(1231)包括带体(1231-1)以及钢刷(1231-2),所述钢刷(1231-2)固定至所述带体(1231-1)的外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模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罩(1110)包括第一容置腔(1111)与第二容置腔(1112),所述第一容置腔(1111)设置于所述吸尘罩(1110)顶部并与所述排风管(1130)连通,所述吸尘风机(1120)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111)中;所述第二容置腔(1112)位于所述吸尘罩(1110)的底部开口处,所述打磨机构(1200)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112)中,所述第一容置腔(1111)上连通有若干吸尘管(1113),所述吸尘管(1113)的开口围绕所述第二容置腔(1112)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模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风机(1120)为离心式风机,所述吸尘管(1113)均连通至所述第一容置腔(1111)的底部中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钢模板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112)由两个半包围形状的罩体(1101)围成,所述吸尘管(1113)布置于所述罩体(1101)的内壁上,所述罩体(1101)顶部的外侧边铰接至所述第一容置腔(1111)底部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00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