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存空间的释放方法、释放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40102.4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0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G06F12/0871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杨东明;张冉 |
地址: | 211899 江苏省南京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存 空间 释放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存空间的释放方法、释放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缓存空间包括若干存储单元,方法包括:根据每一占用存储单元关联的待处理任务的数量选择当前占用存储单元;选择当前处理任务;当当前占用存储单元中未关联有待处理任务时,释放当前占用存储单元。本发明中,根据当前的占用存储单元所关联的待处理任务的数量来选择当前占用存储单元,从而进一步选择当前处理任务,当占用存储单元所关联的所有的待处理任务处理完毕,则可以释放占用存储单元,本发明可以动态调节缓存中存储数据的空间,及时将占用存储单元释放,提高了缓存空间的使用效率,克服了缓存空间分布不均,占用的缓存空间无法得到释放使新的数据容易丢失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缓存空间的释放方法、释放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通信的过程中,芯片内的数据管理器一直在接收数据,将数据存储至缓存中,由于同一数据可能与多个处理任务相关联,接收数据存入缓存后,需要对多个数据多次重复读取以进行非重复性的任务处理,因此缓存数据在读取后无法立即释放。
通常情况下,芯片内的缓冲空间较小且大小固定,无法动态调节;如果旧的缓冲内容释放效率较低,随着缓存内容的不断增加,缓存空间逐渐占满,可能存在接收数据无法存储或丢失的问题。
如:在邻区测量的场景下,由于每个小区的定时不同,小区时域数据随机分布,可能存在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因此,在测量的过程中在采样的数据存储缓存中后,需要多次读取采样的数据以多次对同一数据进行处理。一般处理的方式主要采用环形数据管理器和FIFO(先入先出)机制对小区数据进行缓存管理,这种处理方式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环形数据管理器和FIFO 机制无法控制缓存读写访问的优先级,只能按照数据到达的顺序逐次处理各个小区的数据,由于缓存中的数据无法得到释放,新到的数据无法得到缓存空间而丢失。特别是在极端场景下,小区的分布不均匀,在小区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硬件测量处理能力与数据到达的速率不匹配,此时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来缓冲未处理数据,导致存储空间使用效率较低,占用面积较大。这进一步使得芯片无法继续接收数据或者即便接收了数据,数据也会被丢失,而导致处理任务无法被执行的缺陷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缓存中的数据难以得到释放使新接收的数据无法存储、会发生数据丢失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存储在缓存中的数据的释放效率的缓存空间的释放方法、释放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存空间的释放方法,所述缓存空间包括若干存储单元,所述释放方法包括:
根据每一占用存储单元关联的待处理任务的数量选择目标占用存储单元;
在所述目标占用存储单元中选择目标处理任务;
当所述目标占用存储单元中未关联有待处理任务时,释放所述目标占用存储单元。
较佳地,所述在所述目标占用存储单元中选择目标处理任务的步骤后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处理任务处理完成后,判断所述目标处理任务关联的占用存储单元是否还关联有待处理任务,若否,则执行所述释放所述目标占用存储单元的步骤,若是,则返回所述根据每一占用存储单元关联的待处理任务的数量选择目标占用存储单元的步骤。
较佳地,所述根据每一占用存储单元关联的待处理任务的数量选择目标占用存储单元的步骤包括:
计算每一占用存储单元关联的待处理任务的数量;
在关联的待处理任务的数量少于任务处理阈值的占用存储单元中选择一个作为目标占用存储单元;或,将关联的待处理任务的数量由少到多进行排序,并从排序靠前的若干个占用存储单元中选择一个作为目标占用存储单元;或,选择关联的待处理任务的数量最少的占用存储单元作为目标占用存储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未经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01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