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高位海水水产养殖生态循环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0106.2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0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高长臣;张贵生;张海旭;刘础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省匠韵生态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G22/00;A01G17/00;C05F7/00;C05F17/9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赵胜宝 |
地址: | 570000 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高位 海水 水产 养殖 生态 循环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高位海水水产养殖生态循环系统及方法,包括人工湿地田园、沉淀池、稳定池、高温腐熟池和至少2个养殖塘;所述养殖塘连接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高温腐熟池,所述沉淀池通过第一水泵连接于所述人工湿地田园,所述人工湿地田园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稳定池,所述稳定池通过第二水泵连接于所述养殖塘。可以有效利用海水进行养殖和种植,减少了地下水的使用,同时生态循环过程没有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组合式高位海水水产养殖生态循环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以及科学的饮食结构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水产品因其高蛋白、低脂肪逐渐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推动了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户从事养殖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养殖收益的最大化,大多养殖户为实现这一目标,常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养殖方式,尽管在短期内获得了较高收益,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我国水产养殖在养殖模式方面主要表现为高产量以及高密度的特点,其养殖产业的污染问题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污染源,养殖户为了不断提高产量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换水量以及投饲量,导致池塘负担逐渐增加,甚至超过了其自净负荷,池塘内粪便以及残饵数量的增加,同时也导致池塘富营养化问题更加严重,水质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随着水产养殖过程中网箱的大量使用,放养密度的分布也发生改变,水质环境承载能力逐渐变弱,使海河湖泊的水质出现超标现象,甚至导致了大量死鱼的出现,进一步发生恶化水体环境。另外,虽然当前水产养殖得到显著的发展,但一些养殖户不断将其生产范围盲目扩大,不结合实际情况使引入新的品种很难充分彰显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在新构建工厂化养鱼模式过程中,地下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仅使自然环境受到影响,同时阻碍社会效益的发展。
因此迫切需要提出一种可以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破坏并且对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破坏并且对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系统及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组合式高位海水水产养殖生态循环系统,包括人工湿地田园、沉淀池、稳定池、高温腐熟池和至少2个养殖塘;
所述养殖塘连接于所述沉淀池和所述高温腐熟池,所述沉淀池通过第一水泵连接于所述人工湿地田园,所述人工湿地田园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稳定池,所述稳定池通过第二水泵连接于所述养殖塘。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通过压滤机连接于所述高温腐熟池和所述人工湿地田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泵的底部高出所述沉淀池的池底至少1.5m。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与所述人工湿地田园之间还设置有至少1个备用泵。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还设置有水泵固定架,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备用泵固定于所述水泵固定架上。
与此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高位海水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养殖塘内加入海水和海水硝化菌,在所述养殖塘内进行水产养殖;
将所述养殖塘内的养殖废水排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将所述沉淀池内的上层废水排入人工湿地田园净化后生成纯净水;
将所述纯净水排入稳定池,并将所述稳定池内的所述纯净水引入所述养殖池。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沉淀池内的上层废水排入人工湿地田园净化后生成纯净水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沉淀池内的下层废物进行压滤生成下层废水和下层固态废物;
将所述下层废水排入所述人工湿地田园,并将所述下层固态废物转运至高温腐熟池进行腐化后生成池底有机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省匠韵生态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海南省匠韵生态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0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