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1774.7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4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先;邹娜;孙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洋晶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生态 修复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生态修复的领域,公开了一种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步骤一,通过净化装置打捞水中的漂浮物;步骤二,截污,对进入水体内的污水进行污水净化处理,然后再使得污水经过净化过再排放进水体中;步骤三:清淤,对水底的淤泥进行清淤;步骤四:水体生态环境维护,在水体内投放入鱼虾,并种植水生植物,同时在水体周围建设绿化,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本申请通过净化装置对水体中的漂浮物进行打捞,并对打捞的漂浮物进行回收利用,具有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态修复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愈发突出。耗氧性有机污染物和氮磷营养盐的大量输入,导致城市河流水质恶化,甚至出现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
公开号为CN10902006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打捞水体中的漂浮物;步骤二,截污;步骤三,水生态系统的再建:先投放原生动物和原生植物,再种植水生植物,最后再放螺蛳和鱼虾,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恢复自净能力;步骤四,水体生态系统维护:及时清理水体垃圾和腐烂的植物,定期收割种植的植物;步骤五,水体周边环境整治:根据水体周边的建设情况进行水体沿岸绿化或驳岸;步骤六,检测维护。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打捞水体中的漂浮物和截污的过程中,将水中的腐败的植物从水中去除,但水中的腐败的植物可以作为肥料被回收,用于肥田,因此,直接采用打捞和截污的方法,存在效率低和造成资源浪费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在对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中存在效率低和造成资源浪费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得出:
一种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一,通过净化装置打捞水中的漂浮物;
步骤二,截污,对进入水体内的污水进行污水净化处理,然后再使得污水经过净化过再排放进水体中;
步骤三:清淤,对水底的淤泥进行清淤;
步骤四:水体生态环境维护,在水体内投放入鱼虾,并种植水生植物,同时在水体周围建设绿化,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
步骤五:定期对水体进行取样并检测,并对取样水体进行水质检测,从而得到水体的水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黑臭水体进行处理时,通过净化装置打捞水中的漂浮物,有利于对漂浮物进行回收利用,并将回收的漂浮物用于肥田,从而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由于通过净化装置打捞水中的漂浮物的效率比人工打捞的效率高,因此有利于提高对黑臭水体处理的效率。然后操作者再对水体进行截污,减少污染源进入水体;接着再对水体进行清淤,对沉积在水底的污染杂质进行清理,有利于减少污染源杂质对水质的影响;并且对水体生态环境进行维护,有利于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最后通过定期对水体进行取样并检测,以便操作者对水质进行了解,得知水质是否达标,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对水体进行治理。
优选的:步骤一中的所述净化装置包括船体以及设置在船体上的打捞机构,所述打捞机构包括连接架、打捞杆、储存仓,以及设置在储存仓内的搅拌切割组件,所述连接架水平设置在储存仓的上方,所述船体上在连接架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连接架升降的第一气缸,所述打捞杆朝向连接架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打捞杆同轴连接,所述连接架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电机沿连接架的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洋晶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洋晶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17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