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洞部段间的定位拉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42739.7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7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蔡清青;高鑫宇;闫喜强;尹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6219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洞 部段间 定位 拉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部段间的定位拉紧装置。该定位拉紧装置主要用于需经常移动的部段的定位拉紧,主体包括移动端和固定端,移动端固定在前部段上,包括一组左右对称分布的楔形定位拉紧块;固定端固定在后部段上,为结构相同、左右对称分布的一对拉紧组件,拉紧组件的包括从前至后顺序连接的轴向拉紧块、拉紧杆、套筒和传动装置;外框架连接在固定端上,套筒固定在外框架上;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从后至前穿过套筒的中心空腔固定连接拉紧杆,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装置带动拉紧杆和轴向拉紧块实现同步移动和旋转。该定位拉紧装置控制便捷,缩短了试验准备时间,提高了各部段间的连接可靠性和试验效率,满足风洞试验对高效率、高精度部段定位拉紧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洞部段间的定位拉紧装置。
背景技术
风洞运行时各部段会承受较大气动载荷,各部段间的连接可靠性极其重要,由于风洞驻室内部的部段均属于可移动部段,需要经常更换,且均属于大型设备,螺栓连接等常规的连接方式会造成试验的不便以及过长的试验准备时间,不利于试验效率的提高。
目前,风洞使用的一种拉紧机构通常只有单自由度,通过电机驱动螺旋升降机等装置进行伸缩,运动到位后采用手动旋转拉紧头的方式进行拉紧,这种机构通常不具备定位功能,不适用于空间狭窄或高空等不便操作的位置;另一种拉紧机构可以实现自动伸缩和旋转功能,主要通过两台不同方向的电机驱动,轴向电机驱动拉紧头进行伸缩,运动到位后侧向电机驱动拉紧头旋转,这种机构占用空间大,电机利用率较低。
当前,亟需发展一种风洞部段间的定位拉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洞部段间的定位拉紧装置。
本发明的风洞部段间的定位拉紧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拉紧装置主体包括移动端和固定端,所述的移动端固定在前部段上,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左楔形定位拉紧块和右楔形定位拉紧块;所述的固定端固定在后部段上,包括结构相同、左右对称分布的一对拉紧组件,每个拉紧组件包括拉紧杆和轴向拉紧块,左拉紧组件的左轴向拉紧块与左楔形定位拉紧块相匹配,右拉紧组件的右轴向拉紧块与右楔形定位拉紧块相匹配;
左拉紧组件的包括从前至后顺序连接的左轴向拉紧块、左拉紧杆、左套筒和左传动装置,左套筒固定安装在左框架9上,左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从后至前穿过左套筒的中心空腔固定连接左拉紧杆,左动力装置驱动左传动装置带动左拉紧杆和左轴向拉紧块同步移动和旋转,左减速器控制移动和旋转的速度,左传感器获取移动和旋转的位置信号;
右拉紧组件的包括从前至后顺序连接的右轴向拉紧块、右拉紧杆、右套筒和右传动装置,右套筒固定安装在右框架上,右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从后至前穿过右套筒的中心空腔固定连接右拉紧杆,右动力装置18驱动右传动装置带动右拉紧杆和右轴向拉紧块同步移动和旋转,右减速器控制移动和旋转的速度,右传感器获取移动和旋转的位置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楔形定位拉紧块和左拉紧组件的左轴向拉紧块均为楔形块,两个楔形块的斜面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右楔形定位拉紧块和右拉紧组件的右轴向拉紧块均为楔形块,两个楔形块的斜面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拉紧杆的前端开有通孔Ⅰ,左轴向拉紧块插入通孔Ⅰ且左轴向拉紧块的斜面穿出通孔Ⅰ,左轴向拉紧块通过螺钉和销钉固定定位在左拉紧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右拉紧杆的前端开有通孔Ⅱ,右轴向拉紧块插入通孔Ⅱ且右轴向拉紧块的斜面穿出通孔Ⅱ,右轴向拉紧块通过螺钉和销钉固定定位在右拉紧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套筒内加装有润滑油。
进一步地,所述的右套筒内加装有润滑油。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减速器的减速比为50。
进一步地,所述的右减速器的减速比为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27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