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生纤维木秸康板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4396.8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7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杜文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好尔私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N1/02 | 分类号: | B27N1/02;B27N3/0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生 纤维 木秸康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生纤维木秸康板及其制作方法,该原生纤维木秸康板的组分及重量成分组成包括:秸秆粉0‑50%,功能钙10‑20%,微粉聚氯乙烯9‑18%,铁精粉12‑22%,助剂7‑26%,气凝胶丝6‑15%。本发明主原料为秸秆粉,可以对废物利用,比较环保,添加的微粉聚氯乙烯与铁精粉可以增加板材的强度,避免板材变形,且使板材具有防水防潮、防腐防霉、防火阻燃、防蚁防虫的性能,添加的气凝胶丝可以在保证板材强度的同时减轻板材的重量,另外,板材粉碎后可以重新加工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生纤维木秸康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板材是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应用于建筑行业,用来作墙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构件。也多指锻造、轧制或铸造而成的金属板,划分为薄板、中板、厚板、特厚板、通常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
板材产品外形扁平,宽厚比大,单位体积的表面积也很大,这种外形特点带来其使用上的特点:(1)表面积大,故包容覆盖能力强,在化工、容器、建筑、金属制品、金属结构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2)可任意剪裁、弯曲、冲压、焊接、制成各种制品构件,使用灵活方便,在汽车、航空、造船及拖拉机制造等部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3)可弯曲、焊接成各类复杂断面的型钢、钢管、大型工字钢、槽钢等结构件,故称为“万能钢材”;
生产特点(1)板材是用平辊轧出,故改变产品规格较简单容易,调整操作方便,易于实现全面计算机控制和进行自动化生产。(2)板材的形状简单,可成卷生产,且在国民经济中用量最大,故必须而且能够实现高速度的连轧生产。(3)由于宽厚比和表面积都很大,故生产中轧制压力很大,可达数百万至数千万牛顿,因此轧机设备复杂庞大,而且对产品宽、厚尺寸精度和板形以及表面质量的控制也变得十分困难和复杂。
现有的板材大都含有甲醛,非常不环保,切板材不能水泡、不能阻燃、易被白蚁蛀食,另外,板材强度不高,不能回收利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原生纤维木秸康板及其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生纤维木秸康板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原生纤维木秸康板,该原生纤维木秸康板的组分及重量成分组成包括:秸秆粉0-50%,功能钙10-20%,微粉聚氯乙烯9-18%,铁精粉12-22%,助剂7-26%,气凝胶丝6-15%。
优选的,该原生纤维木秸康板的组分及重量成分组成包括:秸秆粉19%,功能钙16%,微粉聚氯乙烯20%,铁精粉10%,助剂21%,气凝胶丝14%。
优选的,该原生纤维木秸康板的组分及重量成分组成包括:秸秆粉40%,功能钙10%,微粉聚氯乙烯15%,铁精粉15%,助剂10%,气凝胶丝10%。
优选的,该原生纤维木秸康板的组分及重量成分组成包括:秸秆粉42%,功能钙13%,微粉聚氯乙烯13%,铁精粉12%,助剂14%,气凝胶丝6%。
优选的,该原生纤维木秸康板的组分及重量成分组成包括:秸秆粉50%,功能钙8%,微粉聚氯乙烯11%,铁精粉12%,助剂8%,气凝胶丝11%。
优选的,所述秸秆粉为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秸秆粉通过2400-2700的筛网过滤。
优选的,所述功能钙为轻质碳酸钙,所述轻质碳酸钙通过将石灰石等原料煅烧生成石灰和二氧化碳,再加水消化石灰生成石灰乳,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碳化石灰乳生成碳酸钙沉淀,最后碳酸钙沉淀经脱水、干燥和粉碎便制得。
优选的,所述微粉聚氯乙烯为微米级聚氯乙烯,所述聚氯乙烯由乙烯、氯和催化剂经取代反应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好尔私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好尔私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43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