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避雷器内部电流和温湿度测量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6208.5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5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耿莉娜;马一菱;鲁旭臣;王雅楠;韩洪刚;何建营;韩佳妤;韦德福;李佳奇;李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19/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何学军;侯景明 |
地址: | 11000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避雷器 内部 电流 温湿度 测量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输变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高压避雷器内部电流和温湿度测量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避雷器,在避雷器内部电阻片当中置有测量探头,在避雷器的外部连接有监测主机。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利,能够承受上下电阻片的压力,并通过无线方式进行远传,达到获取避雷器内部参数的目的。测量探头能够长期放置在避雷器的内部电阻片中,可承受避雷器受到雷击或操作过电压时,产生的大电流冲击,也能够在避雷器正常运行时,准确测量出当前测点位置的泄漏电流、和外套内的温湿度。本发明可以提高超特高压避雷器的内部缺陷及缺陷位置的诊断能力,实现超特高压避雷器内部故障有效识别和定位,提升高压避雷器安全运行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变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高压避雷器内部电流和温湿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输变电技术领域,往往将330kV~750kV电压等级的避雷器称为超高压避雷器,而将1000kV及以上为电压等级的交流和±800kV的直流避雷器称为特高压避雷器。超特高压避雷器均由多节元件组成,其中330kV MOA由2节元件组成,500kV MOA通常由3节元件组成,750kV MOA由4节元件组成,1000kVMOA则由4节或5节组成。
为了改善避雷器的电压分布均匀性,保证MOA的可靠运行,避雷器的顶部均带有均压环;在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避雷器还会在内部增加陶瓷电容器辅助均压;1000kV MOA由于容量的要求采用四柱并联结构。
目前相关行业标准DL/T 596、国网标准QGDW 1168中要求每年雷雨季节前对避雷器进行带电测试,测量其全电流及阻性电流,同时定期巡视避雷器的运行监测器,并记录运行检测器的电流表读数,对其数据进行季度或半年的纵向比较。此种方式对66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避雷器可及时有效发现上述缺陷。但是对于220kV及以上结构的超特高压避雷器,仍然采用以往的在避雷器底部进行检测避雷器全电流和阻性电流的方式,经过调查发现国内变电站运行的避雷器,屡次出现利用传统带电检测仪器未发现异常时,避雷器突然出现热崩溃导致爆炸的事故。
因此,对于高电压等级、多节数的避雷器采用目前的带电检测仪器无法从根本上发现避雷器的绝缘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避雷器内部电流和温湿度测量装置及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利的测量装置,以实现提高超特高压避雷器的内部缺陷及缺陷位置的诊断能力,实现超特高压避雷器内部故障有效识别和定位,提升高压避雷器安全运行水平的发明目的。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压避雷器内部电流和温湿度测量装置,包括避雷器,在避雷器内部电阻片当中置有测量探头,在避雷器的外部连接有监测主机。
进一步的,所述测量探头的形状与避雷器电阻片的形状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测量探头内置到避雷器中各节的中上部,串联在电阻片当中,进行无线组网。
进一步的,所述测量探头为圆形结构,由圆形片状上下端盖和中部金属外壳围成的环状结构构成测量探头的外壳;上下端盖为导电板;上下导电板粘接在金属外壳的上下端,构成封闭的圆柱形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测量探头的内部由金属外壳、导电板、电流导引棒、电路模块、柔性无线天线及导引端构成;其中,电路模块电流测量模块外壳内部,同时将电流测量模块外壳固定连接到金属外壳的内壁上;馈线的另一端通过金属外壳上的小孔引出,与粘接在金属外壳外侧的柔性无线天线相连接;两个导引棒均是一端焊接在导电板上,另一端连接电路模块的电流输入端;导引端设在上下端盖上,与电流导引棒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测量模块外壳由工程塑料构成;所述金属外壳为铝合金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62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硒猪肉脯及其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水面浮油回收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