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支路暂态输电能力的紧急控制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7474.X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0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郑超;孙华东;吕思卓;李惠玲;陈怡君;宋云亭;宋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刘海蓉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支路 输电 能力 紧急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支路暂态输电能力的紧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广域量测系统采集互联电网中全部支路及全部节点的运行参量;
根据每个支路及每个节点的运行参量计算支路暂态输电能力BTTC指数;
互联电网发生故障,导致采取紧急控制闭锁,当紧急控制闭锁计时时间超过预设的紧急控制闭锁存续时间且根据具有最小BBTC指数的支路的BTTC指数,紧急控制启动计时时间、预设的BTTC指数紧急控制启动阈值和预设的第一紧急控制存续时间确定具有最小BBTC指数的支路满足紧急控制启动判据,且紧急控制标志位为停止标志时,启动紧急控制;
启动紧急控制后,将紧急控制标志位变更为启动标志;
当紧急控制标志位为启动标志,且根据具有最小BBTC指数的支路的BTTC指数、紧急控制停止计时时间、预设的BTTC指数紧急控制停止阈值和预设的第二紧急控制存续时间确定具有最小BBTC指数的支路满足紧急控制停止判据时,停止紧急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广域量测系统采集互联电网中全部支路及全部节点的运行参量之前还包括:
设置紧急控制闭锁存续时间,BTTC指数紧急控制启动阈值和第一紧急控制存续时间,BTTC指数紧急控制停止阈值和第二紧急控制存续时间;
复位紧急控制标志位为停止标志,并复位紧急控制闭锁延时时间,紧急控制启动计时时间和紧急控制停止计时时间为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个支路及每个节点的运行参量计算支路暂态输电能力BTTC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别为连接节点m和n的支路i的电阻和电抗,分别为与支路i连接的节点m的电压相量的幅值和相位,分别为与支路i连接的节点n的电压相量的幅值和相位,节点m和n分别为对应的相位超前节点和相位滞后节点,即,为互联电网扰动前稳态运行时支路i对应的BBTC指数,为互联电网产生扰动时支路i的BTTC指数,为支路i的归一化后的BBTC指数;Yi为支路i的阻抗因子,i,m和n为自然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电网发生故障,导致采取紧急控制闭锁,当紧急控制闭锁计时时间超过预设的紧急控制闭锁存续时间且根据具有最小BBTC指数的支路的BTTC指数,紧急控制启动计时时间、预设的BTTC指数紧急控制启动阈值和预设的第一紧急控制存续时间确定具有最小BBTC指数的支路满足紧急控制启动判据,且紧急控制标志位为停止标志时,启动紧急控制包括:
所述互联电网发生故障,导致采取紧急控制闭锁,紧急控制闭锁计时时间开始计时;
当紧急控制闭锁计时时间超过预设的紧急控制闭锁存续时间,且根据具有最小BBTC指数的支路的BTTC指数,紧急控制启动计时时间、预设的BTTC指数紧急控制启动阈值和预设的第一紧急控制存续时间确定具有最小BBTC指数的支路满足紧急控制启动判据,且紧急控制标志位为停止标志时,启动紧急控制,其中,所述紧急控制启动判据的公式为:
式中,为互联电网中具有最小归一化BBTC指数的支路K的BBTC指数,当BTTC指数小于预设的BTTC指数紧急控制启动阈值时,所述紧急控制启动计时时间开始计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紧急控制标志位为启动标志,且根据具有最小BBTC指数的支路的BTTC指数、紧急控制停止计时时间、预设的BTTC指数紧急控制停止阈值和预设的第二紧急控制存续时间确定具有最小BBTC指数的支路满足紧急控制停止判据时,停止紧急控制,其中,所述紧急控制停止判据的公式为:
式中,为互联电网中具有最小归一化BBTC指数的支路K的BBTC指数,当BTTC指数小于预设的BTTC指数紧急控制停止阈值时,所述紧急控制停止计时时间开始计时,当停止紧急控制时,紧急控制标志位变更为停止标志,并对紧急控制闭锁延时时间,紧急控制启动计时时间和紧急控制停止计时时间进行清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747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