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NA单双链可控转化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47617.7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0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亦舟;赵桂贤;钟书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40B50/08 | 分类号: | C40B50/08;C40B50/06;C40B30/04;C40B50/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na 单双链 可控 转化 编码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DNA单双链可控转化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构建可逆共价的起始片段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合成,实现双链DNA编码化合物库与单链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可控转化;将DNA编码化合物库与多种筛选体系兼容扩大编码化合物库的靶标筛选范围;将单链DNA编码化合物库进行动态组合化合物库的构建,并利用可逆交联基团将动态结构进行平衡锁定;将单链DNA编码化合物库与其它单链化合物库进行组合,进行自组装多药效团库的构建;通过DNA杂交与共价交联将单链DNA编码化合物库与功能化合物DNA偶合物进行结合。本发明方法可实现DNA编码化合物库单双链多次转化,提高了化合物库合成、筛选、应用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NA单双链可控转化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获得针对疾病相关生物靶标的高特异性配体是药物发现的核心问题。通过筛选大规模化合物(称为化合物库)获得针对靶标的先导化合物已成为当今药物研发中不可或缺的途径。在传统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 HTS)中,化合物库规模(化合物的数量)通常为数百万左右,需在自动化系统支持下,对化合物库中化合物进行逐一筛选,导致筛选平台成本高昂、技术门槛高、管理运行复杂,制约了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近年来,DNA编码化合物库(DNA encoded library, DEL)已经成为一个集化学化合物库和生物展示库优点于一身的技术平台,被多家大型制药公司用于创新药物研发。目前,通过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已经成功获得若干临床化合物,证实了该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
在DNA编码化合物库药物筛选技术的发展中,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合成与筛选是两个关键点,往往决定着药物筛选的成效。在化合物库合成过程中,由于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 dsDNA)比单链DNA(single-stranded DNA, ssDNA)具有更好的化学稳定性与高酶连接效率,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前生为Praecis公司)公司等以具有稳定共价的“发卡(hairpin)”结构的“头端(headpiece)”作为起始片段,通过粘性末端酶连方式与互补双链DNA组成的编码区(codon)或引物区(primer binding site)进行连接,结合“分组--合并--分组(split-pool-split)”策略实现化合物库的合成,获得具有“发卡”结构的DNA编码化合物库。由于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稳定性好,被广泛用于工业化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但该方法中稳定共价的“发卡”结构形成的双链结构限制了通过DNA杂交(hybridization)获得配对多样性带来的优势(例如:在化合物库筛选、化合物库多样性扩展、化合物库检测及化合物库递送等方面。)因此,解决单双链可逆互变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技术具有重要技术与应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DNA单双链可控转化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方法,用于解决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中DNA单双链可控转化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DNA单双链可控转化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构建可逆共价的起始片段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合成,实现双链DNA编码化合物库与单链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可控转化;
将单链DNA编码化合物库与多种筛选体系兼容扩大编码化合物库筛选的靶标范围;
将单链DNA编码化合物库进行动态组合化合物库的构建,并利用可逆交联基团将动态结构进行平衡锁定;
将单链DNA编码化合物库与其它单链化合物库进行组合,进行自组装多药效团库的构建;
通过DNA杂交与共价交联将单链DNA编码化合物库与功能化合物DNA偶合物进行结合,实现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多功能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76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