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49366.6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0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褚叶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建摩电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3/04 | 分类号: | B62K23/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朗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2 | 代理人: | 邱晓琳;赵华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自行车 智能 控制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控制器,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右侧中部固定设置有电子转把,所述车体外部右侧之间固定设置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内部上端与下端中部均开设有安装滑槽,所述安装滑槽内部左侧均滑动安装有安装滑块,所述安装滑块在远离安装滑槽的一端均与车体固定连接。本发明在不骑乘时均按动限位弹簧块往凹口内部一侧移动,并均使限位弹簧块与右侧的限位通孔内部分离,再拉动防护套往右侧移动,并把防护套移动到车体和电子转把连接处之间,且均使限位弹簧块与安装滑槽内部左侧的限位通孔内部嵌合对接,从而对防护套进行固定,这样既便于操作还便于通过防护套增加电子转把左侧与车体连接处的防护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电路插接点,防止接触不牢引起接触点打火、发热,避免线路短路、串电事故的发生;
传统的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控制器存在以下不足;
目前,电动自行车在国民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和重要的一种交通工具,且现有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在使用的过程中,转动把与车体之间的连接处都是直接暴露在外部,遇到雨天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损毁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控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控制器,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右侧中部固定设置有电子转把,所述车体外部右侧之间固定设置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内部上端与下端中部均开设有安装滑槽,所述安装滑槽内部左侧均滑动安装有安装滑块,所述安装滑块在远离安装滑槽的一端均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车体右侧上端开设有安装槽口,所述安装槽口内部固定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右侧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固定端配设有控制开关且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外部的测速机构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滑槽内部两侧与防护套外部之间均开设有限位通孔,所述安装滑块在远离车体的一侧中部均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内部均固定设置有限位弹簧块。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外部四周均开设有稳定滑槽,所述稳定滑槽内部一侧均滑动安装有稳定滑块,所述稳定滑块在远离稳定滑槽的一端与安装槽口内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口内部一侧与电动伸缩杆的固定端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套。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外部固定设置有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电子转把外部四周固定设置有防滑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不骑乘时均按动限位弹簧块往凹口内部一侧移动,并均使限位弹簧块与右侧的限位通孔内部分离,再拉动防护套往右侧移动,并把防护套移动到车体和电子转把连接处之间,且均使限位弹簧块与安装滑槽内部左侧的限位通孔内部嵌合对接,从而对防护套进行固定,这样既便于操作还便于通过防护套增加电子转把左侧与车体连接处的防护性,;
2、本发明同时在外部的测速机构检测的速度过快时在发出警示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开关启动电动伸缩杆,并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限位块往电子转把一侧移动,且使限位块与电子转把接触对电子转把进行限位固定,这样防止在超速的情况下还在转动电子转把造成超速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控制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控制器中的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控制器中的图1中B处放大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建摩电动车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建摩电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93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莫沙必利有机酸晶体
- 下一篇:一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