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对接的机器人焊接用管件夹持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1510.X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9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太平;刘玉海;陈青伟;巩振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欧朗汽车管路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张入文 |
地址: | 2131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对接 机器人 焊接 用管件 夹持 工装 | ||
一种便于对接的机器人焊接用管件夹持工装,本发明涉及管道焊接装置技术领域,它包含工作台、定夹持组件、动夹持组件,其中定夹持组件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工作台上固定设置有一号滑轨,且一号滑轨设置在定夹持组件的左侧,动夹持组件滑动设置在一号滑轨上;其设置的夹具能够调节夹紧后的口径范围,进而便于夹持固定不同管径的管道,其设置动夹具,进而在将管道夹紧后能够调节位置,对管道进行对接,方便焊接时工件的焊缝对齐,进而方便多种型号的管道通过同一组夹具工装进行夹紧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焊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对接的机器人焊接用管件夹持工装。
背景技术
机器人管道焊接技术是一种通过半自动化,或是自动化的设备,在设定好的设备运行编程下,对管道进行焊接的技术,其具有焊接操作快捷,成品良品率稳定等特点;机器人焊接需要特制的家居工装配合使用,便于通过夹具将产品夹紧定位,便于进行焊接操作,现有的家居工装结构单一,一种型号的夹具仅能够夹持单种或是少数几种管道,其夹具的应用范围较小,不利于不同型号管道的集中生产,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便于对接的机器人焊接用管件夹持工装,其设置的夹具能够调节夹紧后的口径范围,进而便于夹持固定不同管径的管道,其设置动夹具,进而在将管道夹紧后能够调节位置,对管道进行对接,方便焊接时工件的焊缝对齐,进而方便多种型号的管道通过同一组夹具工装进行夹紧固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工作台、定夹持组件、动夹持组件,其中定夹持组件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工作台上固定设置有一号滑轨,且一号滑轨设置在定夹持组件的左侧,动夹持组件滑动设置在一号滑轨上;
所述的定夹持组件包含一号安装座、一号夹紧板、一号导向辊,其中一号安装座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一号滑轨的右端固定设置在一号安装座的左侧壁上,一号安装座上前后对称固定设置有轴座,轴座上穿设轴承旋接有一号螺纹杆,且一号螺纹杆上位于轴座上下两侧的螺纹相反设置,一号螺纹杆上位于轴座的上下两侧对称套设螺纹旋接有一号夹紧板,一号安装座上固定设置有一号导向杆,一号夹紧板活动套铺设在一号导向杆上,上下两侧的一号夹紧板上相对的侧壁上均通过轴承旋设有一号导向辊,一号安装座上通过轴承旋设有蜗杆,一号螺纹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蜗轮,蜗轮与蜗杆啮合设置,蜗杆的前端固定设置有一号手柄;
所述的动夹持组件包含二号安装座、支架、二号螺纹杆、支撑杆、支撑板、二号导向杆、二号导向辊、二号夹紧板、三号导向辊,其中二号安装座滑动设置在一号滑轨上,工作台上固定设置有支架,支架上通过轴承旋设有二号螺纹杆,二号螺纹杆穿设螺纹旋接在二号安装座上,二号螺纹杆的左端固定设置有二号手柄;二号安装座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活动穿设有二号导向杆,二号导向杆的下端通过轴承旋设有二号导向辊,二号导向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板的下表面上,弹簧的下端固定设置在二号导向辊的架体上,支撑杆上活动套设有二号夹紧板,且二号夹紧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下方,二号夹紧板的上侧壁上通过轴承旋设有三号导向辊,二号夹紧板的下表面上通过轴承旋设有三号螺纹杆,二号安装座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座,三号螺纹杆穿设螺纹旋接在固定座上,三号螺纹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三号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号安装座的右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弧形板,弧形板上架设有一号抱箍,一号抱箍的左侧边上固定设置有一号翼板,一号翼板活动夹设在弧形板与一号安装座之间,在将管道夹紧固定在一号安装座上后,将一号抱箍固定在管道上,进而一号翼板夹在弧形板与一号安装座之间,进而一号抱箍对管道相对于一号安装座的左右位置进行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欧朗汽车管路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欧朗汽车管路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15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