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USB插座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3270.7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0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唐敏;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杰顺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652;H01R1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魏毅宏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usb 插座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USB插座,包括插接件及套设于所述插接件外的金属壳体,所述插接件包括端子组及将所述端子组固持为一体的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前向延伸形成的包裹部及自所述包裹部前向延伸形成的对接舌部,所述端子组至少包括一对位于最外侧的接地端子及一对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包括嵌入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嵌入部、自所述嵌入部后向延伸形成的焊脚、自所述嵌入部前向延伸形成的表面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的垂直第一侧面的第一接触部及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前端反向折弯并向后延伸形成的表面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的垂直第二侧面的第二接触部;本申请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USB插座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USB接口需要按规定方向插接,例如Micro USB接口,其对应的插头与插座需要按既定的对接方向对接,且结构尺寸非常小,塑胶结构强度不足,用户在插接时,容易插座方向,即使有防误插设计,但部分用户大力地错误插入,仍会造成电子设备内的插座端产生不可逆的损坏,比如,对接舌板损坏而整体移位,造成对接舌部无法插入插头的腔体内实现对接,甚至多次错误插拔造成舌板损伤后会造成舌板上的插座端子断裂而完全失去充电及信号传输功能。Type C型USB插座解决了传统Micro USB接口的问题,实现正反插的兼容,但Type C型连接器为适应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尺寸结构仍较小,而内部需要实现的功能更为强大,完整版Type C接口需要在上下两侧设置多达24Pin的独立端子,制造难度较大,且上下两排端子之间间隔有金属中板,造成在制造Type C型插座时,需要较为复杂的工艺,现有工艺一般采用三次注塑成型工艺,例如,先将金属中板与其中一排端子组注塑成型为一体、将另一排端子组注塑成型为一体,再将二者叠合呈一体再次注塑成型结合为一体;最后,为裁切端子组前端的料带,需要再次注塑成型来包裹端缘部。如此多的注塑成型工艺,造成产品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且部分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用户更需要接口的充电能力,而信号传输能力并不被需要。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减少一排端子但仍可实现两面电接触且制造成本低廉的USB插座及其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USB插座,包括插接件及套设于所述插接件外的金属壳体,所述插接件包括端子组及将所述端子组固持为一体的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前向延伸形成的包裹部及自所述包裹部前向延伸形成的对接舌部,所述端子组至少包括一对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包括嵌入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嵌入部、自所述嵌入部后向延伸形成的焊脚、自所述嵌入部前向延伸形成的表面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的垂直第一侧面的第一接触部及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前端反向折弯并向后延伸形成的表面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的垂直第二侧面的第二接触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前端反向折弯形成有折弯部,所述第二接触部的后端缘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内固持。
优选地,所述端子组还包括位于最外侧的一对接地端子,所述一对电源端子位于一对所述接地端子之间,所述接地端子包括有嵌入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嵌入部、自所述嵌入部后向延伸出所述基部后端的焊脚及自所述嵌入部前向延伸并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的垂直第一侧面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前端缘设有被所述绝缘本体所覆盖的拍薄部。
优选地,所述USB插座还包括与所述接地端子电性接触并堆叠设置的金属加强件,所述金属加强件包括与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的背面电性接触的搭接部及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的垂直第二侧面的第二接触部,所述金属加强件的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在横向方向上排成一排。
优选地,所述对接舌部两侧分别形成有对接凸部及位于对接凸部后方的对接凹部,所述金属加强件还包括形成于横向外侧面上的且分别对应露出于所述对接凸部和对接凹部的外凸部和卡扣槽,所述对接凸部和对接凹部的横向外侧面与所述外凸部和卡扣槽的横向外侧面平滑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杰顺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杰顺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32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